中工娱乐

铰接式结构战车:实用才是硬道理

来源:解放军报
2024-05-24 08:28

原标题:

铰接式结构战车:实用才是硬道理

Bv206S全地形装甲车。资料图片

前不久,“北欧响应2024”演习拉开帷幕,德军山地部队远赴挪威参加演习。从德国官方发布的宣传照片中,两名德军士兵乘坐Bv206S全地形装甲车,在雪地中行进的画面引人注目。这辆Bv206S全地形装甲车,采用双车体铰接式结构,因在冰雪环境中的机动能力和水陆两用的性能,受到许多国家青睐。

其实,铰接式车辆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世纪中后期一些局部战争中,参战各方的作战能力有时会受到恶劣地形和气候的限制,为更好适应战场需要,不少国家开始进行铰接式全地形车的研发工作。其主要特点是转向结构自由度较大、转弯半径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沼泽、山丘、沙漠、雪地等复杂环境中遂行机动作战任务。代表车型包括:新加坡“野马”全地形车、挪威P6-300M全地形车以及芬兰NA系列全地形车等。

近年来,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铰接式全地形车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

起初,全地形车的设计主要为了实现更大的载重和更强的运输能力,导致这类车辆的功能较为单一,实际战场运用经常受到限制。因此,全地形车逐步向模块化发展,例如俄罗斯研制的“勇士”全地形铰接式运输车。其通过适当减小载重能力,使该车可携带各种可替换模块,如射击模块、应急救援模块、医疗救助模块等,可根据战场需要进行更换。

科技不断发展,全地形车的“变形”能力也越来越强。在不改动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的情况下,只要更换车体就可以让它像“变形金刚”一样变换为其他车型。比如,新加坡研制的“野马”全地形车,就是一种多用途铰接式输送车。根据战场需求,以此车型为基础可“变形”为装甲工程车、补给车、救护车、迫击炮运载车等,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铰链式全地形车辆不断完善,俄罗斯提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双车体铰接式坦克新概念。其优点是火力和防护力更强、可通过大量传感器进行态势感知、越野和续航能力较为优异,尤其适合在极地地区使用。不过,缺点同样显而易见,这种双车体结构设计使坦克体积更大,一旦某一节车被击毁,便意味着两节车都失去了作战能力。

虽然优势弊端同样明显,但不能否定铰接式车辆在特殊战场环境下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发展历史也再一次证明:兵器研发,实用为先。能够更好地满足实战需求,是兵器发展最强劲的源动力。

责任编辑:刘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