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军营观察丨地导营长的“蓝军思维”

来源:解放军报
2024-05-24 08:27

原标题:军营观察丨地导营长的“蓝军思维”

开栏的话

风雷渐起,沙场点兵。纵观全军演训场,对抗训练常态推进,红蓝博弈亮点纷呈。

对抗训练,是对未来战争的“预实践”,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军队战斗力建设的思路、水平和发展趋势。每一次红蓝争锋的背后,都是以“敌”为靶寻求制胜之法、以“敌”为鉴检验训练水平、以“敌”为师磨砺打赢本领。红蓝双方互为镜鉴,在对抗中探寻战斗力生成之路。

“军营观察”版从今天起陆续推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新闻调查·我的蓝军故事”系列报道,以小镜头大视野、热新闻冷思考来挖掘硝烟背后的新闻、思想深处的交锋,敬请关注。

对手眼中的“年轻劲敌”

■解放军报记者 李 倩 通讯员 张玉菲

在中部战区空军多个航空兵部队采访,记者问官兵:“谁是最难缠的对手?”

他们的回答出奇地一致:黄林。

黄林是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营营长,该营组建接装仅几年。“年轻”的他们,何以成为对手口中的“劲敌”?

“善于利用对抗这把‘梯子’,帮助我们快速成长。”黄林直言,这几年,他们从零开始,跟辖区内外多支部队组织过几十次红蓝对抗,“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能力水平,是在对抗中不断精进和发展的”。

那年深秋,大漠戈壁一场对抗训练中,红方航空兵部队一改以往战术打法,驾驶飞机编队从多个方向、多个高度向目标区域同时突击。高空飞机采取轮流突进的方式反复试探,引诱蓝方主动暴露部署位置的同时,掩护其他飞机低空突进、伺机而动。

“好一出‘声东击西’!”红方不知道的是,他们的作战企图被黄林快速识破。

在“敌机”突进火力圈后,黄林没有立刻下令拦截,而是“将计就计”,故意将“敌机”放进可靠杀伤范围,瞄准拦截时机,准备一网打尽。

“发射!”随着黄林一声令下,一枚枚防空导弹如同离弦之箭,呼啸升空,目标被逐一摧毁……

在一次次对抗中,黄林的“蓝军思维”不断扎根成长。通过不断的对抗训练,他带领官兵们学会了了解对手、分析对手,进而优化自己的战术策略,以打败对手。

“蓝军分队,是未来作战对手的‘替身’,只有营造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才能让部队在战争打响之前‘超前体会’,从容应变。”黄林眼中的蓝军之道,不仅是打打杀杀、一决高下的胜负之争,更蕴含着互为镜鉴、携手并行的深意。

从以往单纯的人员、装备硬碰硬,到现在电磁攻防无所不在;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体系对抗,对抗的迭代升级铸就战斗力的迭代升级。回首这些年来的蓝军经历,黄林表示:“对抗接近实战,但并非实战。真正的未来战场波诡云谲,我们必须时刻点燃思维深处的‘烽火’,把对抗本领练得强些、再强些,才能在未来战场上一击制胜。”

(应受访人要求,黄林为化名)

地导营长的“蓝军思维”

■解放军报记者  李  倩  通讯员  张玉菲

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营组织远距离机动转场。 杨  博摄

蓝军,中国军队对训练“假设敌”的特有称呼。

像许多蓝军一样,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营营长黄林的蓝军生涯并没有“教科书”。这些年,他们与一支支航空兵部队交手,逐步完成角色定位,逐渐品出当蓝军的“滋味”。

在该营近年来的驻训记录上,可以找到诸多航空兵部队的代号。每个代号背后,都是一场空地对抗、一段烽火狼烟,你来我往间胜负荣辱的交替从未停歇——“过五关”后还想“斩六将”,“走麦城”后要报“一箭之仇”。

在黄林看来,当蓝军,远远不止分出胜负那样简单。

蓝军首先要做的,就是当一个“合格的敌人”

这是一场特别的体系对抗实兵演练:为构建逼真的复杂电磁战场环境,担任蓝军的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营,拉来千里之外的某特种机部队当“队友”,与某航空兵部队展开对抗。

演练中,他们创新体系对抗模式,通过联合构建闭合杀伤链体系,实现局部态势同步感知,将多元力量整合归一,更高效完成模块任务,支撑总体作战行动。

“这是未来战场上,必将面临的体系考题。”走下演练场,黄林道出此举的深意,蓝军首先要做的,就是当一个“合格的敌人”。

实践出真知。那年深冬,皖东腹地硝烟四起,该营与某航空兵部队展开高强度对抗训练,黄林使出浑身解数,依然觉得“‘眼睛’不够用、双拳难敌四手”,结果不言而喻。

尽管红方取得胜利,但他们似乎并不“满意”。

“你们扮演得不太像”“我们体系出击,你们还在单打独斗”“打得不过瘾”……飞行员们不经意间说出的话语,让黄林有些无地自容。

“体系是战场制胜的重要支撑!如果想要打赢未来战场,必须融入体系,让作战效益最大化。”复盘会结束,黄林马不停蹄带着营连指挥员对体系作战相关课题展开深入研究。

平时训练建构不了体系对抗环境,黄林就依托驻地现有的兵力资源,经常与友邻部队构建互为对手的针对性对抗训练,最大程度还原真实的演练对抗场景。

各武器平台、各指挥机构无法通联,黄林就积极推动,邀请各军兵种单位和装备厂家一起,共同攻克链路堵点,力求打造“空地一张网”,实现态势共享、联合发力。

不久,一次“大考”如期而至。

黄林所在营与其他地面部队、空中作战力量构建成联合防空体系,作为联合蓝军,与红方展开实兵对抗。

实兵对抗中,黄林深感“如鱼得水”:多手段并用保障指挥链路畅通,构建起情报保障体系,实时共享空情信息;多个火力打击平台优化作战编组,形成密集火力网。最终,该营总评成绩位列第一。

仗要融入体系打,兵要融入体系练。记者翻开该营的训练计划表看到,仅今年一年,他们就被上级多次“点兵”,作为蓝军参与多场体系对抗练兵。

在对抗训练中,得失比胜负重要,问题比答案珍贵

“‘敌人’都飞到头顶了,我们竟没发现!”

回想起刚接装后不久的第一次红蓝对抗,黄林依旧羞愧不已。

由于对红方航空兵部队武器装备性能了解不深、对抗干扰手段运用不熟练,在强干扰环境下,他们首战就吃了败仗。

“这‘致命一击’,让我对战场有了感知。”黄林告诉记者,对抗就像‘照镜子’。透过红方这面镜子,他对自己的实力和定位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深刻认识到,吃透任务和对手,应是身为蓝军的自觉。

在黄林看来,“人工智能”之所以能打败世界围棋高手,就在于它能够计算出下一步棋的所有可能。从这个角度看,军队在战争准备阶段,就要力求规避一切战斗力漏洞,获取一切打赢要素。

“在对抗训练中,得失比胜负重要,问题比答案珍贵。”意识到这一点后,黄林不再像之前那样看重成败,而是更加注重反思、复盘,梳理自己的“问题账单”,再“对症下药”。

——深入“研”。“战法是在与对手针锋相对斗争中产生的,脱离具体的作战任务、对手和环境,去凭空想象是无用的。”每次对抗任务前,黄林都有个习惯,带领先遣小分队,运用测量器材准确勘察任务地域地形地貌。同时从红方角度思考,从严从难策划多条行军路线,实地堪选真假阵地,配置战斗队形。

——大胆“变”。“战场变幻莫测。打仗讲究出奇制胜,只有不断升级战法打法,才能在战场上出奇制胜。”平时演练中,该营紧盯战场特点设置复杂特情,主动设险局、难局,连续开展多课目导调、高强度对抗,使真打实抗贯穿演练全过程、各环节。雷达舱里,黄林经常化身“十万个为什么”,随机出题考操作,并制订相应奖惩措施。

前段时间,为使官兵摆脱“提前谋划、战斗部署”的惯性思维,黄林不按预案带领部队前往陌生地域,开展临机拉动演练。

——刻苦“练”。“平日多练几分技能,战时才能多几分胜算。作为地导部队,必须不断提升部队快速反应能力。”为此,黄林根据训练水平分层施训,科学规划训练路径;对关键岗位进行有针对性专攻精练;按照“高低配比”结合,为成绩较弱的官兵选配训练尖子指导帮带。

一次任务准备期间,黄林全程带领5名雷达号手深研目标特性,细化每个口令动作。

走进该营荣誉室,几块不同难度、不同层级的目标残骸,见证着这个营在对抗中的“荣耀时刻”,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足迹。

“没有强大的对手,就锤炼不出过硬的本领。这么多年,红方何尝不是我们的‘磨刀石’呢?”看着眼前这几块来之不易的残骸,黄林感慨万千。

以蓝军为镜,照见一个“真实的自己”

击落“敌机”3架、击伤“敌机”5架——这是最近一场红蓝对抗中,黄林和战友们取得的战绩。

然而,这个数据,却让黄林感到背后一阵寒意。

就在半年前,对手还是这个飞行大队。他们连续派出10余架次战机与黄林交锋,均铩羽而归。其中,绝大多数飞机还未靠近蓝军主战阵地一步,便在黄林灵活指挥下不幸“阵亡”。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短短半年时间,我们就要对眼前这个老对手重新认识了。”对抗中,通过空情态势屏幕上显示的飞机航线,黄林清楚看到,“敌机”一改常态,从火力圈边缘以全新方式向蓝军防空阵地突袭。

“严密关注,做好拦截准备!”听令后,雷达指控技师马培岭立即展开拦截。但刚抓住“敌机”信号,准备锁定打击时,红方编队便立即改变飞行姿态,打击条件随即消失。几个回合下来,迟迟未形成稳定的打击条件。

眼看“敌机”越飞越近,黄林的额头渗出一层汗水。最终凭借精算细算和娴熟操作,黄林指挥雷达号手利用短暂的拦截窗口期,完成任务。

“再慢一秒,战局就可能反转!”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黄林心惊胆战,“他们对我们装备性能底数越来越了解,红方越来越难打了!”

黄林坦言,这几年,他们把空中利刃磨快了:红方战术策略越来越大胆、飞行高度越来越低、战术战法更加灵活多样、装备迭代升级加速……

“‘磨刀石’不仅要磨砺对手,更要磨砺自己。”黄林还记得,在与某部第一次对抗时,他们第一次采用某型反干扰设备参与作战,最终以3∶1的成绩夺魁,但没过多久,某部也对其干扰设备进行了针对性升级,第二次对抗中,成绩逆转,黄林方惜败。

意识到危机后,黄林与多个厂家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不断提出详细建议,并在系统和软件设计上进行改进。随着该型设备在干扰条件下信号处理能力的提高,之后的对抗中,战局成功反转,黄林率部再次占领上风。

这种“互磨互砺”“高手过招”的感觉,让黄林和对手都享受其中。他们抓住红蓝对抗期淬炼战术战法,多个制约部队战斗力提升的难点难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批批新鲜的前沿战法训法打法接连出炉,在演训一线得到有效检验。

在黄林看来,蓝军更像是一面镜子:所谓镜子,是指在对抗中找到自己的弱点,并寻求克服这些弱点的办法;所谓镜子,是指在对抗中找到对手的弱点,并造就利用这些弱点的能力。说到底,就是照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这些年,黄林每增加一个“对手”,就增加一个“战友”。

记者来访时,恰逢友邻航空兵部队通信科参谋上门,想通过该营雷达装备验证某新型干扰装备的质效。

战机在空中实施干扰,雷达舱里,黄林和“对手”并排坐,一边观看雷达操作显示屏上的目标变化,一边探讨战机干扰的时机、方式是否有效。

教“对手”如何打败自己,从不吝啬把自己装备的短板弱项暴露给“对手”,也毫无保留将自己的训练绝招与“对手”分享。这是黄林的格局,也体现了黄林的自信。

“在对抗中和博弈中谋求制胜之道,是红蓝双方共同的追求。”黄林表示,每逢对抗结束,他和红方部队一起复盘,共同总结,早已把输赢得失放在一边,“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升级战法打法,才能在未来战场上赢得主动权、掌握制胜权”。

夜幕降临,红方战机尾焰撕破夜空,以密集队形低空突破。指挥方舱里,黄林沉着冷静,目光不断“扫射”着指挥台,一场红蓝对抗再次打响……

(应受访人要求,黄林为化名)  

在对抗中谋求制胜先机

■李 倩

习主席强调,要加强实案化对抗性训练。作战是敌我双方的生死博弈,高水平实战化训练也应当是红蓝双方的高强度对抗。实践证明,蓝军越“蓝”,红军才能越“红”;蓝军“魔高一尺”,红军才能“道高一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部队要提高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从而谋求制胜先机,别无他法,就是要经常和强手过招,与强敌对抗。让对抗训练成为常态,有利于创新训法战法,有利于提升训练质效,有利于锻炼指挥员决断能力。

对抗训练要瞄准自身短板弱项。对抗训练,正是部队发现自身短板弱项的最佳时机。要通过构设复杂条件、营造逼真战场环境,促使部队在高压强压下暴露问题不足,紧盯平日中忽略的战法打法进行针对性研究,抓住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攻关,主动探索创新训练模式,推进部队战斗力生成加速跃升。

对抗训练中制敌之策要多。对抗训练就要舞刀找关公、弄斧到班门,专门挑最强对手作为假想敌。这就需要各部队在开展对抗训练时,搞清楚、想明白“和谁打、怎么打”,把对手设“真”,将战场环境设“活”,按照“知敌、像敌、超敌、胜敌”的标准打造蓝军,进而锤炼出作战硬功,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对抗训练要出成效,关键在于提升强度。要超越日常训练,朝着极限练、追求极致练,增加现代技术含量,拓展多维度较量,突出抓好昼夜连续对抗训练,强化极限边界条件下训练,全方位多层次摔打锤炼部队。事实上,只有经过高强度对抗训练,把各种险难条件、复杂课目、作战内容都练到位,到了战场上才能“像训练一样打仗”。

未来战争是敌我双方的生死决斗,敌人手持什么“盾”,我们就要练什么样的“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战场上谋得制胜先机,进而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持续把对抗性训练等作为检验部队战术战法的“磨刀石”,在“打一仗进一步”中总结经验做法,不断提升作战能力水平,这样才能锻造出打赢未来战争的尖刀利刃。

责任编辑:刘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