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一辆车成本1200元,回本至少需要200天

城市鏖战:最终,它们靠什么活下来

来源:钱江晚报
2024-05-24 09:43

原标题:一辆车成本1200元,回本至少需要200天(引题)

城市鏖战:最终,它们靠什么活下来(主题)

钱江晚报记者 贾晓雯 何泠瑶

这十年里,杭州的共享单车最高峰有多少辆?答案是88.27万辆。

很多人还记得,2016年年底,五颜六色的单车占领了杭城大街小巷。此后两年,共享单车又逐渐少了踪影,到2019年,杭州共享单车数大概减少了将近一半。

2020年开始,杭州城管对单车进行减量管理。单车企业从无序竞争到有序发展,数量由9家减至3家,单车投放数量继续减少,稳定在25.5万辆。

目前,美团单车、青桔单车、哈啰出行构成了相对稳定的“三足鼎立”局面。那么,曾经野蛮生长、百家争鸣的共享单车,为何只有三家活了下来?

分析

活下来,他们靠什么

归根结底,考验着每一家单车企业的,是同一个词:盈利模式。

回想野蛮生长时期,各家企业都做一件事,大量铺设单车,背后一大原因是畸形的押金制。

过去,想用共享单车,用户要先付押金。“当时,每家企业只关心用户数,用户越多,收的押金越多,投资人也会看好。有了现金流,就投更多的单车,吸引更多的用户,这一个循环越来越畸形。”一位资深共享单车界人士告诉记者。

后来的事,大家耳熟能详了。无止境的投放大战,让马路边堆满单车,挡住主干道。最终,大量的单车和那些昙花一现的品牌一起被人遗忘。

这样的盈利模式显然不可持续。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运营企业原则上不得收取押金,这倒逼了企业从专注于现金流,到重视骑行用户的权益和体验。注册不再需要押金、坐垫更软、开锁更快、定位更准……共享单车的服务质量、安全性在不断提升。

曾经,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一批美团单车不太受欢迎。这让美团单车杭州运营负责人曾涛很纳闷。他们实地调研发现,老版车辆很沉,很多女生停车时搬不上路边人行道,索性就放弃。后来,更轻便的新款单车很快投放,每辆车的单日使用次数也从一两次提高到了四五次。

再如车锁,以美团为例,第一代锁是马蹄锁,需要手动拉环;第二代升级为空气锁,通过手机控制开关锁;第三代车锁从车尾换到车篮,定位更准,数据传输也更完整。

“技术的提升,根本上是为了用户的体验和安全。”曾涛表示,通过用户开关锁的位置以及骑行时间,可以判断车辆是否舒适、是否出现损坏,抑或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定位的精准性,可以及时对车辆进行调度或是维修,保证城市的干净、整洁、有序。”

“我们更希望提高车辆的使用频次,而不是单纯的增加投放数量。”曾涛表示,靠提升车效来提高营收,这是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思考

“苦哈哈”的生意,为什么在坚持

无论对美团、哈啰还是滴滴,共享单车都是显得有些“苦哈哈”的生意。

“目前来看,共享单车的利润仍然微薄,生存下来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一位共享单车从业人员向记者分析,简单算笔账:杭州用户在有月卡的情况下,每天骑行3~4次,如果按单次最大值1.5元算,4次就是6元,而一辆车的成本是1200元,即使不计淡旺季因素,这辆车要200天才能回本。

尽管如此,这几家企业仍在坚持做共享单车,这背后有他们自己的“坚持”。

绿色低碳的大趋势下,骑行已经成为都市中不可或缺的通勤方式,共享单车既能解决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的便捷出行需求,也是企业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

例如美团,希望服务于与环保相关的公益活动,而单车是可以循环再造的,比如,轮胎可以碾碎做塑胶跑道、篮球场;钢制的车身可以回炉重造……这符合美团的价值观,也符合国家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

哈啰出行曾表示,哈啰的定位不是做一家共享单车公司,而是希望成为中国下一代平台型企业。2022年4月,哈啰还把名字中的“出行”二字去掉,并启用“陪伴生活每一天”的全新品牌口号。

青桔则是在完善滴滴平台的出行版图。对于滴滴来说,企业可以通过高频的共享单车来培养用户习惯,进而过渡到网约车业务,补齐用户出行需求。

展望

共享单车管理的“杭州模式”

从共享单车萌生的年代起,人们就在呼吁监管。单车带来的便捷,不能以牺牲一座城市的秩序为代价。

“超量投放”“随意停车”,一度是全国各大城市的“烦恼”,共享单车的管理,也是每座城市的必答题。

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包括了明确鼓励新业态创新、引导企业合理有序投放、多方共治乱停乱放、用户实名制注册使用、鼓励免押金提供服务、禁止未满12岁儿童骑行等内容。

经过多年的努力,杭州的共享单车“大管家”也逐渐成形。

按照政府管企业、企业管用户的要求,杭州城管与共享单车企业数据打通,打造了“杭州市公共慢行交通管理平台”,实时掌握各企业的车辆投放数、车辆租借状态、车辆日均订单量、总体区域分布情况等信息,并与市民租车信息关联,实现每辆车每次骑行有据可查,为有效解决市民投诉、大数据分析提供有力保障。

在杭州市城管局指挥中心大屏上,有红黄绿三种色块,分别表示该区域单车数量较多、适中、较少,可以直观显示实时单车热力值分布。针对红色热力区块,平台会落实单车企业加强运维力量,及时调运淤积车辆。

“我们一般会着重对红色区域日常巡检,市区两级的城管队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路面车辆停放不规范、车容车貌不洁等情况,都会上传平台或是直接分享在微信群,让企业及时调度维护。”杭州市城管单车科洪炼杰介绍,要求企业运维人员5分钟内响应,30分钟到场处理,正常情况会在60分钟内处理完毕。

为避免企业超投及乱投的现象,杭州的“大管家”对共享单车进行“一车一码”赋码管理,市区两级城管动态化扫码验车,每个月大概抽查扫码五六千辆,保证企业单车都在备案中。“实际上,我们查到的备案率在99.5%以上。”

另外,杭州区别于其他城市,实行2分钟内骑行订单免费的政策。洪炼杰表示,按照全国惯例其实是1分钟之内免费,考虑到车辆损坏或其他原因,市民想要更换车辆,全面推行免费骑行活动,倒逼企业提升服务水平。“按照1.5元/30分钟的计费规则,月均优惠70.6万人次,减免费用106万元。”

责任编辑:宋新雨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