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拉美观察|海地局势失控至今 谁之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3 11:00

原标题:拉美观察|海地局势失控至今 谁之过?

当地时间5月20日,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的杜桑·卢维杜尔机场在关闭数月后,恢复国际航班起降。当日,多国安全支助特派团先遣队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约50名来自肯尼亚的官员、安全支助特派团指挥官及警察部队先遣队乘坐航班抵达太子港,为即将于本周抵达的第一批200多名警察部队特派团做准备。

作为第一个宣布从殖民地独立的西半球国家,加勒比岛国海地长期以来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尤其是自2021年海地时任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遇刺身亡后,海地境内武装帮派势力愈发猖獗。共有约200个武装团伙在海地活动,严重威胁当地社会秩序,一再触发人道主义危机。

分析人士向总台记者指出,海地局势长期不稳定,是该国政府治理失效、自身社会结构不稳定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此外,美国非法武器流入、美国制裁他国产生的外溢效应,也对局势的恶化造成影响。

失控的海地局势

自今年2月以来,海地帮派势力活动猖獗,他们纷纷以暴力犯罪的形式要挟政府,提出政治诉求。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帮派势力控制了海地首都太子港80%的地区,海地农村地区六成居民依赖帮派控制的网络获得援助物资,而全国仅有约9000名警察“维持”这个人口超过1100万国家的社会秩序。

△海地当地安全形势恶化

2月29日,海地时任代理总理阿里埃尔·亨利启程前往肯尼亚内罗毕,希望推动一支由肯尼亚领导、多国支持的安全部队协助海地警察打击帮派暴力。此举引起了海地帮派不满。同一天,海地最大的两个帮派武装联盟G9和Gpèp联手对首都太子港的警察局、主要港口设施、国际机场和监狱发起袭击,在阻止亨利回国的同时要求其下台。

3月11日,加勒比共同体海地局势特别会议在牙买加召开。多国代表表示,支持海地建立过渡性的总统委员会管理国家,并成立选举委员会以推动选举进程。亨利于当天递交辞呈,随后通过海地政府社交媒体宣布,一旦过渡总统委员会成立,他将与内阁一起向委员会辞职。4月16日,海地过渡政府公布了过渡总统委员会9名成员名单。4月25日,海地过渡总统委员会宣誓就职,亨利同时宣布正式辞职。在推举出临时总理前,财政部长米歇尔·帕特里克·博伊斯韦特代理这一职责,直至新一届政府成立。

过渡总统委员会成立后两天,武装帮派包围了海地首都太子港的数个街区,烧毁房屋,并与警方交火数小时,数百人因暴力冲突流离失所。当地媒体报道称,此次袭击是海地冲突发生以来规模最大的袭击之一。5月8日,海地过渡政府内阁成员全部辞职,过渡总统委员会正式接管政府职责。经协商,该委员会7名理事成员中有4人将轮流担任委员会主席。5月10日晚,武装人员袭击了太子港西端的格雷西尔沿海社区。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拉美问题高级研究员克里斯托弗·萨巴蒂尼撰文指出,海地帮派犯罪与国内政治的关联至少可以追溯到1964年杜瓦利埃政权时期。当时杜瓦利埃建立起军事政权实行高压统治,而此后从1988年海地实行选举政治后,政府并未能解决好国内帮派暴力问题,当地不同的政治势力更与一些非法组织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自2021年海地总统遇刺身亡后,当地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被帮派控制的区域迅速扩大。

惨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帮派武装势力壮大、暴力事件激增以及私刑案件增加,使得海地民众在人身安全、医疗健康、粮食供给等方面面临着极其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截至4月底,已有至少36万海地人流离失所,9.5万人因帮派暴力离开首都。

据泛美卫生组织发布的消息,海地首都的大多数医院均因无法保证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且缺乏维持运营的必要资源而被迫关闭。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在海地1100多万人口中,有近500万人缺乏基本饮食保障,约164万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紧急状态。作为食品净进口国,海地食品价格易受食品供应系统中断的影响。据美国国际开发署下属的饥荒预警系统网络发布的信息,由于2月的暴力事件,海地的进口不得不停止,市场供应和食品减少,导致该国食品价格在2月呈上涨趋势,主食价格上升幅度惊人。

△安全形势恶化导致海地当地人道主义危机加深

儿童成为这场人道主义灾难中最易受到影响的人群。据联合国数据,今年第一季度,至少有82名海地儿童因帮派暴力而死亡或受伤,比2023年第四季度增加55%。更令人不安的是,目前海地30%至50%的武装团体被发现有少年儿童参加其中。

西方国家如何干预海地局势?

多米尼加研究海地问题的权威专家胡安·卡斯蒂略对总台记者表示,海地当前的政治乱局及社会危机,与美国在历史上的多次军事干预脱不了干系。“出于门罗主义政策的考虑,美国希望在自家后院输出‘民主’。但海地这个国家因为历史和殖民等原因,没有相关的土壤,最终留给海地的,只有社会混乱与动荡”,卡斯蒂略说。

美国对海地的干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15年,在时任海地总统吉约姆·萨姆被暗杀后,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以维持加勒比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稳定为由,派遣海军陆战队进驻海地。这次占领一直持续到1934年。在此期间,美国军队实施强制劳动制度,并实质性控制海地的经济和政治事务。

△1919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搜查海地当地反叛人员(来源: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

《路过的大卡车:世界如何拯救海地 却留下一场灾难》一书作者乔纳森·卡茨近期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这段时间美国对海地的干涉,是一场始于威尔逊总统、持续五届美国政府的直接殖民占领,许多海地人被迫执行持续数月的强迫劳动。而此后美国对海地的占领则是以直接或间接命令的形式进行。

冷战期间,美国在拉美地区加大支持那些被视为有反共背景的政府。在海地,美国从1957年至1986年选择支持杜瓦利埃政权。半岛电视台撰文表示,尽管杜瓦利埃政权被指责对本国民众实施谋杀、折磨等非人道主义罪行,但美国政府在此期间以不同形式向其提供了约合9亿美元的援助。

此后,美国还多次干预海地国内事务。1994年,美国政府派遣2万名美国士兵进入海地,帮助被推翻的前总统阿里斯蒂德恢复职务。阿里斯蒂德是海地在实行选举政治后产生的首位总统,1991年因为军事政变被迫下台。2004年,阿里斯蒂德再次下台后,美国联合法国等国家再次向海地派出军队,随后这支部队被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取代。

乔纳森·卡茨在为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撰文时表示,在过去108年里,美国及其扶持的代理人至少控制海地41年。他们总是打着守护和平、维护政治稳定和保护人权的旗号,但实际上这些口号从来没有实现过。

《华盛顿邮报》发表《海地被外国干涉的历史是丑陋的》一文指出,海地被外国干预的历史久远,不仅被法国殖民过、被英国觊觎过,也在1915-1934年被美国军事占领。不管目的如何,几乎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些外国干预让海地人受益。文章指出,大部分情况下,干预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尤其是2021年海地总统被刺杀以来,海地的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由于历史上多次军事干涉海地事务形成斑斑劣迹,2021年海地总统莫伊兹遇刺身亡后,美国没有直接向海地派出军队,而美国提议其他盟友向海地派兵的要求也遭到了拒绝。加拿大常驻联合国代表鲍勃·雷伊曾透露,加拿大对领导多国赴海地维和的计划感到悲观,因为过去对海地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的做法是失败的。

多米尼加研究海地问题的权威专家胡安·卡斯蒂略表示,受制于被殖民的历史包袱,海地社会内部的融合程度不高,缺乏统一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这导致其内部本身缺乏稳定性,各部落之间难以达成共识,冲突随之发生。加上美国等国家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给没有民主基础的海地强加美式民主,扶持亲美的代理人政府,进一步激化了海地的社会矛盾。

非法枪支加剧海地局势恶化

2024年4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报告称,绝大多数贩运到海地的火器弹药,无论是直接贩运还是通过他国转运,均来自美国。海地人权组织“国家人权捍卫网络”项目主管罗西·杜塞纳表示,海地没有武器或弹药工厂,在海地流通并引发暴力的武器弹药大部分来自美国。据悉,非法进入海地的武器弹药通常是通过中介方式,从美国联邦政府许可的零售店、枪展和当铺买到的。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指出,曾有海地人和海地裔美国人因充当非法武器弹药采购的中间人并蓄意贩运而被捕获罪。

△美国非法枪支大量流入海地

巴西公共安全智库伊加拉佩研究所联合创始人罗伯特·穆加称,海地帮派、私人保安公司乃至政治经济领域的精英人士,都在通过各种渠道采购武器。这些枪支购买者通常通过美国枪支管控相对宽松的州——如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佐治亚州、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等——获得武器。

伊加拉佩研究所研究部主任梅琳娜·里索对总台记者表示,当某个国家要进出口武器时,必须清楚这些武器的终端用户是谁,以及确保武器不能用于引发人道主义危机。由于缺乏严格控枪措施,美国枪支正在流向加勒比多个国家并造成大量公共安全问题。她表示,在整个美洲地区执行控枪措施刻不容缓,这样才能使犯罪分子更难获得枪支。

多米尼加研究海地问题的权威专家胡安·卡斯蒂略表示,美国对海地的“新殖民主义做法”有两方面,一是干预其内政,二是向其大量出口武器。海地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来自美国的武器要么落入由美国支持的傀儡政府手中,要么被当地武装帮派获得,“直到今天,来自美国的武器仍在流向海地”。

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海地报告了4789起凶杀案,较2022年相比增加119.4%。其中,至少有4400余人死于帮派暴力。今年前3个月,海地帮派暴力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到2500余人。

美国制裁外溢效应导致海地国内民生危机加剧

长期以来,海地通过委内瑞拉的石油援助项目“石油加勒比计划”获得相对便宜的石油。自2017年起,美国对委实施一系列严厉单方面制裁,制裁对象包括委内瑞拉政府及其国有石油公司。委内瑞拉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被禁止,石油出口被限制。这些制裁除了对委内瑞拉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也产生了外溢效应,其中一项,就是委内瑞拉无法继续为海地、古巴等加勒比国家提供廉价石油。

分析指出,无法从委内瑞拉获得廉价石油后,海地国内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并直接增加电力生产和交通运输成本,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活动的成本结构。燃料成本的增加,又导致政府难以维持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转,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医疗服务等均受影响。高昂的能源价格还进一步加剧民众的不满,导致更多的社会抗议和动荡。由于燃料价格上涨和政府控制力下降,帮派在海地的许多地区建立了实际统治。

海地局势将走向何方?

面对乱局,应海地政府的请求,联合国安理会去年10月通过决议,授权部署一支由肯尼亚领导的国际安全部队,以帮助海地国家警察平息激增的帮派暴力,并恢复这个饱受冲突蹂躏的加勒比国家的安全。

但部署国际安全部队的道路一波三折。首先,这一决议遭到了肯尼亚国内反对,而且目前海地缺乏最基本的维和条件。海地过渡总统委员会今年4月正式宣誓就职后向肯尼亚政府发信,申请尽快部署多国安全支助特派团,并在5月底前完成部署。5月20日,一支由肯尼亚政府、安全支助特派团指挥官、警察特种部队组成的先遣队抵达海地。评估后发现,海地不仅缺乏维和行动所需的装甲车、武器,还面临通信设施严重不足。此外,特派团也缺乏撤离伤员的直升机和医疗药物。目前,海地已有数十家医院被摧毁或抢劫,医疗资源严重匮乏。

其次,海地和肯尼亚政府之间尚未完成派遣多国安全支助特派团的协议签署。由于帮派武装控制着首都太子港大部分地区,该协议尚未书面提交给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但这是启动多国维和任务的先决条件。

此外,为阻止部署多国安全支助特派团,海地帮派武装近日加大对政府机构的袭击力度。海地最大帮派武装头目谢里齐尔称,“未来的战斗将是血腥的。”

可以预见,海地走出乱局、重建国家的道路还很漫长。

(总台记者 雷湘平 邓雪梅 报道员 马佳一 雷江玥)

责任编辑:刘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