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世界科幻文学史集大成之作“科幻之路”系列丛书全新亮相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5-23 08:24

原标题:世界科幻文学史集大成之作“科幻之路”系列丛书全新亮相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近日,美国科幻大师、科幻研究泰斗詹姆斯·冈恩编著的代表作“科幻之路”系列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并在2024中国科幻大会元宇·未来论坛暨后人类时代科幻文学及传统文学论坛议上首次亮相。该丛书共有六卷,分别是《从吉尔伽美什到威尔斯》《从威尔斯到海因莱因》《从海因莱因到现在》《从现在到永远》《英国科幻小说选》《世界科幻小说选》。

“科幻之路”系列是詹姆斯·冈恩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科幻文学史的集大成之作,首次呈现出系统、公正、生动的科幻文学史。《三体》作者刘慈欣称其是“科幻爱好者的必读书”。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评价其是“科幻史研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评论其是科幻文学的“全景观叙述”。

科幻大师詹姆斯·冈恩集大成之作

詹姆斯·冈恩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学者和评论家。1923年生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曾任美国科幻作家协会主席和美国科幻小说研究会主席,堪萨斯大学英文系名誉教授,以及堪萨斯大学科幻小说研究中心主管。代表作有《堡垒世界》《星际桥梁》《空间站》《快乐制造者》等;“科幻之路”系列是其最重要的学术著作。1976年荣获美国科幻小说研究会颁发的“朝圣奖”;1992年荣获“伊顿终身成就奖”;2007年被授予“达蒙·奈特纪念大师奖”,以表彰其终身成就。

詹姆斯·冈恩亲历了美国科幻的黄金时代,见证了科幻新浪潮,并促使科幻进入美国学术界。他的研究著作通过对世界科幻史的梳理,展望了这种充满魅力的文学类型的未来。他编著的“科幻之路”从出版之日起,就迅速成为美国大学课堂开设科幻课程的标准教材,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科幻爱好者。

在书中,冈恩按历史发展、风格以及地域精选世界科幻名作,收录了包括凡尔纳、威尔斯、海因莱因、阿西莫夫等100多位在科幻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代表作品。冈恩为每卷都撰写了长篇前言,从科幻与各个时代科技变革及文化媒介传播交互影响的视角下,帮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科幻文本的魅力、了解科幻文学的发展。这些前言合在一起,就是一部简要而完整的世界科幻小说史,使读者对科幻小说发展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理性认识;在每篇作品的前面,冈恩也特别地撰写了导读,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作品在科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均有言简意赅的说明,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所选作品。

用科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冈恩为科幻小说的存在设立了三个标准:一、人们必须去发现未来,这个未来由于科学进步或技术发明,将与过去或现在有所区别;二、他们必须抛弃部落、民族甚至一国之民的观念,而学会将自己看作一个整体的物种;三、他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宇宙的本质——它的开始和终结——以及人类的命运。

科技改变未来,科幻发现未来——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的威尔斯对未来的憧憬在他有生之年变成了现实。青霉素的发明延长了人的寿命;无线电、电话、汽车和飞机开始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宇宙的秘密正在被越来越强大的望远镜窥探;原子正在被分割成越来越小的粒子,人们意识到这个变化中可能诞生取之不尽的能源……

然而,在冈恩看来,科幻并不仅仅关于未来主义,它关注的更是“将其自身重点放在人类的境况和命运上的文学”,所以科幻文学是“人类物种的文学”。任何时期文学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部落时代诞生出部落如何从洪水、瘟疫和战争中生存下来的民间传说;城邦国家中出现的是史诗。英雄建造城市,驱逐侵略者;民族主义的时代盛产关于战争的宏大小说,而个人主义的时代,人们崇尚内心世界和个人体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推动,人类日益打破地理、民族、文化的界限,在同一个地球村下扎根成长,形成了一种全球互联、命运与共的独特的社会背景。

科幻文学正是在这种观察人类生活、思考人类命运的视角下展开的。无论是威尔斯的《星》中,在炙热的烈火的倾覆的海浪之下,人类被缩写成宇宙的一个渺小存在,还是西奥多·斯特金《惊雷与玫瑰》中核威胁下的世界,人类都是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当今世界,环境破坏、气候变化、资源短缺、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单靠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科幻文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呼吁人们认识到,自己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激发全球合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深刻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传承科幻精神,续写科幻之路

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壤上,科幻小说是近代中国才出现的年轻文学,却拥有漫长的孕育阶段。冈恩提到,从《山海经》到《天问》,再到《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这些古代幻想成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奠基石。在第六卷《世界科幻小说选》中,冈恩回顾了凡尔纳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并引用了鲁迅对于科幻文学的感慨:“而独于科学小说,乃如麟角……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其在第六卷收录的郑文光和叶永烈的科幻作品,也带领世界的读者第一次走进中国科幻。

几十年来,詹姆斯·冈恩和中国的科幻界建立了深厚友情,并热心支持和帮助中国科幻的发展。2020年12月23日冈恩去世,享年97岁,而他的“科幻之路”则鼓舞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科幻读者继续科幻的征程。

1997年至1999年,由冈恩教授和我国著名翻译家郭建中教授主编的“科幻之路”系列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推出,200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重新推出该系列。时隔十六年,这六部读者期待许久的重磅作品,在2024年迎来了全新版本。译林出版社的新版“科幻之路”入选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在国内科幻领域深耕多年、有丰富的翻译经验的专业译者团队进行翻译,并通过联系海外版权,增补了冯内古特、莱姆、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作家作品。丛书封面插画由第81届雨果奖最佳职业艺术家奖获得者赵恩哲精心设计,展现了不同时期科幻文学的独特风貌。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