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指豚为鱼”是一出荒诞剧

来源:南方日报
2024-05-22 13:58

原标题:“指豚为鱼”是一出荒诞剧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日前集中通报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江西九江某违规疏浚船污染湖面,导致一头幼年江豚被困江心。当地相关部门人员却咬定这是一条“大青鱼”,后又辩称是“黑鱼”或“水獭”,引发广泛争议。

江豚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又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江豚是江豚,青鱼是青鱼,特征差异明显,水域分布清晰可查,加上这么多年保护和宣传,想弄混恐怕并不容易。当地为何还要搬出“荒诞的谎言”进行搪塞?

所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或能概括相关人员的侥幸心理。大动干戈救起一条江豚,到头来不一定是功绩,很可能带出之前的“烂账”;若是“打马虎眼”,一口咬定是“大青鱼”,风头过去再做做样子,反倒可能“不粘锅”。然而现实却是,监管缺位致使事故发生。油污所及、水面之下,任你是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还是普通的水草鱼虾,这份伤害都是长期的、不可逆的。

拒不承认、阻挠威胁、阳奉阴违,折射出相关人员的观念淡薄。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经查,建设单位违规作业在先,疏浚船只两次发生漏油事故都未采取处置措施,放任油污污染湖面。另有非法矮围整治流于形式,盗鱼团伙钻管理的空子,在长湖圩内使用拉网、电鱼等方式非法捕捞江豚。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到基层一线明察暗访,正是要把“板子”打到具体的人和事身上去,动真碰硬推进整改,真抓实干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绝不能做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更不能搞“三分钟热度”。这一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聚焦长江大保护,关注长江经济带流域整体性问题和生态环境共性问题。如环洞庭湖多地“一边整改、一边破坏”现象突出,违规采砂,违规复种林木,整改“走过场”,监管层层“失守”;洪湖水质多年来持续恶化,生活污水直排,养殖污染严重,生态保护修复不到位。这些问题与“指豚为鱼”如出一辙,并非首次发现,在督察整改中反复出现却并未得到根治。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证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还没有理清、地方发展的思路还没有扭转过来,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仍需不断擦亮。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责任要压实到一江一湖一河之间,落在属地干部的肩头。“指豚为鱼”是一场教训,时刻警示我们:守护绿水青山,没有“折扣”可言。(默达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