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有温度的作品总能抚慰人心

来源:荆楚网
2024-05-22 10:18

原标题:有温度的作品总能抚慰人心

最近,一部总长仅8集的微短剧《我的阿勒泰》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引起线上线下强烈反响,剧中朴实无华的人物故事感动观众的同时,阿勒泰地区的原生态风光更是圈粉无数,当地文旅局长干脆直接喊话网友:“巴太树”“张凤侠小卖部”都已经做好准备了,就等你来拍照打卡。

《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展现的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草原故事。散文改编成电视剧的本身就不多,况且还是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想象在这部剧播出之前,很多人可能连阿勒泰在哪都不清楚,但它就是凭借一“剧”之力带火了阿勒泰,怎么做到的?

其实《我的阿勒泰》并没有采用什么炫酷的科技或者跌宕的剧情,也没有太多流量明星,讲述的也就是在新疆阿勒泰开小卖部的汉族少女李文秀一家,与当地哈萨克族牧民之间的日常生活故事。但越是这样的平凡视角才更加显得真实和打动人心,在作者细腻的笔端描绘下,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一家亲的深情厚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独立精神,于潜移默化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直达内心,网友纷纷赞之为“大美新疆宣传片”“赛博吸氧剧”“打工人班味祛除剂”。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近年来,《人世间》《大江大河》《山海情》等众多现实题材作品好评不断,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追剧热潮。这些电视剧为什么能够持续吸引观众,就在于它们紧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等时代脉搏,通过艺术化的二次加工,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温度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时时刻刻感受到,这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看到他们就想起了曾经的长辈、亲朋或者自己,从而引发强烈的精神共鸣和心灵慰藉。

2024年是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曾指出:“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时代呼唤精品,人民需要力量。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有温度、有情感、有内涵的文艺作品,去指引和鼓舞着我们,充盈斗志,驱散阴霾,迎接光明的未来。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既守正又创新,守正是要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立足时代发展、植根现实生活,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用脚步丈量生活,把作品写在广阔大地上。创新是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把握文艺创作潮流,不断丰富作品题材、内容、形式,把原创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的全过程,打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

《我的阿勒泰》的火爆出圈,为文艺作品的发展前景带来了重要启示,在文化自信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聚焦人民所需,深度挖掘人文内涵,让更多富有温度的文艺佳作不断涌现,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张谨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