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家有矛盾 先找婚调

浙江义乌推广家事“疙瘩”新解法

来源:中国妇女报
2024-05-21 13:39

原标题:家有矛盾 先找婚调(引题)

浙江义乌推广家事“疙瘩”新解法(主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余依萍

前不久,家住浙江省金华义乌市上溪镇的张阿姨遭到丈夫的暴力伤害,产生了离婚想法,便将求助电话打到了义乌市妇联,市妇联第一时间联系了其所在地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

了解大致情况后,调解员立即给予张阿姨维权指导和心理援助,并将数据推送到了上溪派出所,将其纳入辖区重点人群予以关注。后续,派出所与妇联双线并行,上门了解具体情况,并进行定期跟踪回访,以保护她的合法权益。

面对新形势下婚姻家庭出现的新需求、新变化,义乌市妇联加快推进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以下简称婚调室)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婚姻家庭“情感驿站”,拓宽妇女情感倾诉渠道,建立婚姻家事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助推“平安家庭”建设。近三年来,全市各级婚调室受理婚姻家庭纠纷1758起,成功调处1627起,情感咨询630余人次,调解成功率92.5%。

建强“微阵地” 贴近群众及时帮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位于上溪镇苦竹塘村的社会治理分中心。虽是村级社会治理分中心,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提供矛盾纠纷调解、云溪嫂积分兑换、情感疏导、心理咨询等一系列服务。位于中心二楼的“云溪嫂情感驿站”里,云溪嫂、律师、调解员、村干部、社区民警、法院、行政执法的工作人员会轮流值班,解决老百姓的矛盾纠纷,真正做到“矛盾不出村”。

据了解,目前义乌全市已建立“3+14+N”婚调室架构。“3”即“家事和姐”工作室、市法院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站、市婚调委等3家市级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阵地,“14”即14个街镇实现婚调室全覆盖、“N”即建立N家特色婚调室。在义乌,“家有矛盾、先找婚调”的基层调解格局基本形成。

考虑到情感纠纷具有隐蔽性,义乌市妇联以婚调室为立足点,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妇女就近方便为落脚点,在社会治理中心、派出所、共享法庭、村社、工业园区等地探索建立“情感驿站”,作为婚调室的前端感知渠道,拓宽妇女情感倾诉空间,并配套设置心理咨询室、聊天室等功能服务区,融入“家”元素,亲情化布置场所,增强群众对“情感驿站”的接受度和亲近感。

用好“微力量” 专人专事专门调

4月下旬,义乌市人民法院和义乌市妇联共同举办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专题开放日活动。全市首个市级婚姻家事纠纷调解工作站,在义乌市人民法院正式揭牌。杨舒然是工作站里的一名“婚姻家事专职调解员”,她以细腻与专业的调解手法,为相关家庭带去了和谐与希望。

今年年初,“家事和姐”反家暴救助服务中心调解了一起典型的青少年家暴事件。陈某(化名)因外甥暴力行为升级向中心求助,杨舒然深入分析后表示,青春期的心理波动需要正确引导而非简单压制,家长的理解与正面干预至关重要。这起案例的成功调解,展现了工作站以科学方法应对家庭困境的能力。

为织密调解网络,义乌构建了“市—镇街—村社”三级调解体系,其中市级专家调解队伍由妇联、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司法等各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组建了八大领域专家团队,弥补专职调解力量的不足。镇街调解队伍则由妇联主席引领,吸纳社会力量,注重情感沟通与就地解纷。村级调解队伍则贴近群众,由妇联主席带领妇女骨干,实现“矛盾不出村”解决。

建立“好机制” 矛盾调解有“妙招”

5月10日晚,义乌市委政法委、市妇联联合推出“情感直播间”网络课堂,吸引2.7万余名观众在线学习。

今年以来,义乌市妇联携手政法委等部门,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编织起一张覆盖广泛的维权普法网。在此基础上,市妇联强化矛盾纠纷排查,织密基层治理网格。通过“格姐”、调解员、楼栋长等多支队伍,深入社区、家庭,全面排查婚恋、家暴等各类潜在矛盾,确保早发现、早介入。

面对婚姻家庭矛盾的复杂性,义乌市建立了快速响应、闭环管理的调解机制。创新建立的“一二五七”(要爱吾妻)工作法,不仅规范了调解服务流程,还提升了调解效率和质量,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调解服务体系。在调解成功后,服务并未止步,义乌市妇联又建立了长效跟踪帮扶机制。

“通过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让更多家庭掌握婚姻幸福‘密码’,每一个家庭都崇德向善。”义乌市妇联副主席金创表示,将继续致力于规范婚调室建设,大力推广“情感驿站”建设,完善婚姻家事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创新调解服务方式方法,为“平安家庭”建设贡献更多巾帼力量。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