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军营观察丨一场“战教耦合”的双向奔赴

来源:解放军报
2024-05-21 08:18

原标题:军营观察丨一场“战教耦合”的双向奔赴

专职教官进入演练“中军帐”

■高展  解放军报记者  刘伟

“要遵循课堂教学和学员能力生成规律,不宜把训练难度定得过高”“以往部队训练都是这样组织的,院校教学也应向部队对标”……

在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网上对抗训练大厅内,训练尚未展开,一场教员与专职教官之间的讨论便掀起不小波澜。

与以往网上对抗训练不同的是,这次训练导调组加入了新成员——专职教官。

导调席上的教员汤磊介绍,双方讨论的焦点是训练文书的难度设置。来自一线部队的童教官结合自身经历和部队调研结果,认为连排指挥员作战计算能力存在短板。由此在设置训练内容时,他没有按惯例直接给出学员在集结地域撤出阵地的时间,而是要求学员在综合分析后,临场计算出撤出阵地的时间,进而完成开进方案。

像这样增加难度的“伏笔”,训练文书中还有不少。对此,一些教员认为,网上对抗训练涉及多门课程的综合运用,对于现阶段的学员来说,本身就有一道难题,如再“额外”增加难度,势必让学员“吃不消”。

童教官坚持认为,院校教学训练要高于部队、严于部队,训练中为学员设置过多“拐棍”,不利于学员指挥能力生成,只有按部队的训练难度让学员在对抗中感受真演实训的氛围,毕业后才能更快胜任基层第一任职岗位。

双方各执一词,训练被按下“暂停键”。

参训专家教授研究后认为,此次训练将专职教官编入导调组参与想定拟制,初衷就是要发挥专职教官在部队参演组训经历丰富的优势,将部队实训经验引入课堂,牵引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精准对接。

导演组最后达成共识,训练要同时兼顾教学规律和部队实际,专职教官的文书拟制思路虽然难度高,但可使学员提前了解部队训练模式。最终,童教官的建议被导演组部分采纳。

训练中,导演组还结合计划导调,实施临机情况导调,训练大厅内“硝烟味”浓厚。不少学员在处置临机情况时准备不足,纷纷“折戟”。

走下处置席,学员刘廷顺感慨:这次训练比平时训练难度增加不少,虽然栽了“跟头”,但对部队实战实训有了更深认识,对自己组织指挥和战场临机处置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一场“战教耦合”的双向奔赴

■赵朝涛  解放军报记者  刘  伟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组织毕业学员地空合练。李嘉禾摄

“这是我与母校的第3次重逢。”为学员们讲完课走下讲台,刘教官谈起了自己与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的渊源,他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都在这里研读,只不过这次重返母校,他的身份是一名专职教官。

经过实践探索,专职教官已成为该校教学科研队伍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他们在激活教员队伍动力、缩短学员毕业适应期、推动课堂对接战场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连接院校与部队的“桥梁”,专职教官在加速推进“战教耦合”、推动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索部队指挥员复合式培养路径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行走的“案例库”让课堂“活”起来

“我认为应该适当放权,让老班长放开手脚管理。”“我觉得还是要增加新排长的话语权,避免被边缘化。”

该校区防空兵分队管理课上,学员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新排长如何带老军士的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课堂上除了教员王小平,还有来自一线部队的沙教官一同给大家授课。

学员发言完毕,沙教官结合自身经历,现身说法为学员们讲授新排长与老班长的相处之道。

该校区领导介绍,他们以部队管理、基层政治工作等专业课程教学为先期探索试点,推开“教员+专职教官”教学模式,通过专职教官这一“纽带”,将丰富鲜活的部队实案与教员扎实的理论功底相结合,一体融入课程教学,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接地气,实现“1+1>2”的效果。

课后,学员黄可非意犹未尽地说:“沙教官现身说法,为我们传授部队的任职经验、带兵方法,将部队活生生的案例搬进课堂,让大家提前对接感知基层,我对毕业踢好‘头三脚’更有底气了。”

王小平也深有感触:专职教官有丰富的基层任职经历,堪称行走的“案例库”,与缺少部队经历的教员正好优势互补,在他们身上,学员能学到基层实在管用的本领。

冯教官过去长期在部队政工岗位任职,政治工作经验丰富。在与学员座谈中得知,他探索出的“沉浸式情景再现”案例教学模式深受学员欢迎。记者特意旁听了一堂由他主讲的党支部工作实践课。

“连队召开支委会研究发展党员,讨论环节书记、副书记和委员的发言顺序是什么?程序上有什么要求?”

课堂上,学员们分别以党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委员身份,模拟召开党支部委员会会议,教员明确会议议题,学员模拟召开会议,最后由教员点评。

“沉浸式教学让学员们从听众变成了主人公,每堂课都对基层有新的感触和认识。”体验了一次连队党支部书记经历的学员童文俊说。

记者在某学员队了解到,该校区结合常态开展教研室与学员队“室队共育”活动,积极拓展专职教官“第二课堂”。由专职教官担任生长军官学员成长导师,通过结对帮带、开设讲座等形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让学员提前感知基层、了解基层,缓解任职焦虑。

“学员毕业分配前,我的电话成了咨询热线,每天都有很多学员打过来咨询。”王教官说,能利用自己的基层经验为学员解疑释惑,让他们毕业后少走弯路,这便是他这个“咨询师”的价值所在。

该校区在生长军官学员中进行的一组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专职教官课堂教学满意度较高。

实战要求让教学演训“硝烟味”浓烈

如何用好专职教官这支“生力军”,让专职教官在课堂教学中释放最大效能?

该校区结合专职教官部队任职经历和演训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实践性教学中为专职教官搭台子、压担子,让他们在学员野外专业训练和综合训练中“挑大梁”,对野外实践性教学带来积极影响。

“报告!抓获‘敌’侦察渗透人员一名!”

该校区进行的毕业学员综合战术训练期间,担任警戒任务的学员邓泽华兴奋地将“俘虏”带至红方模拟分队指挥所,当大家还沉浸在抓获“敌人”的喜悦时,训练采集评估组成员、王教官却通报该分队已被“敌”炮火覆盖。

“防护伪装做得这么好,如何暴露的?”

面对突发情况,担任分队指挥员的学员不禁茫然。

这时王教官从“俘虏”口袋里翻出一张写着“定位装置”的小卡片,大家才如梦方醒。

原来这张小卡片是王教官事先埋在“俘虏”身上的一颗“诱发雷”。

“战场上,我们抓到战俘第一时间除了要收缴其武器装备,还应仔细检查其是否随身携带通信定位装置等设备,这个教训一定要吸取!”

进行连贯作业时,担任模拟分队指挥员的学员崔鹏飞从下达预先号令、指挥分队通过“染毒地带”,到短停占领阵地、组织对空警戒,指挥处置一气呵成。

然而,结果意想不到,王教官打出了低分。

他给出的理由是:通过“染毒地带”时,虽然迂回前进,但未考虑风向,已导致染毒;进行对空侦察和对地警戒时,人员隐蔽意识不强、距离车辆太近,导致目标太大被敌发现。

专职教官“实战视角”的引入,让教学演训“硝烟味”愈来愈浓。

训练中,张教官担任模拟营副营长,他与教员在训练内容设置和标准要求上擦出一系列“火花”。

战备等级转进阶段,原先的导调文书在课目设置上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安排也比较短。张教官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部队战备等级转换阶段工作任务较繁重,要进行临战训练和战前教育,虽然是院校教学,这些环节还是要按作战实际来。”

车辆到达疏散地域后,张教官与教员在车间距和车辆位置选择上又产生了分歧,教员认为院校训练要兼顾教学性,从安全角度考虑,各车配置距离可适当缩小。张教官坚持认为要按实战要求配置车辆。

“车辆疏散配置,要结合作战任务和地形综合考虑,如果我部作战任务是机动支援,车辆配置地域应首选靠近主干道、进出方便的地点,这样更便于快速撤收和机动。”训练间隙,张教官不忘给学员讲授战场上车辆配置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拂去书生气,沾满“硝烟味”。训练结束,学员颜江智感到收获满满:“专职教官让我们在训练场上感受到了实战标准,学到了以往课堂上难以学到的本领。”

该校区组织的毕业学员地空合练中,刘教官“牵线搭桥”,促成了该校区与某旅“背对背”联教联训,在贴近实战的作战环境下,有效检验了防空兵多项教学训练课目,获得了大量第一手宝贵训练数据,对学员的锻炼价值很大。

他们是“桥梁”,也是“探照灯”

“对专职教官的培养使用,要结合他们的特点,用其所长、补其短板,搭建平台、综合培养。”该校区领导介绍,他们针对专职教官理论素养、教学科研能力较弱,部队任职经历丰富的特点,一方面通过高职带教、任务牵引等方式,通过专家教授指导帮带,助力专职教官加快能力转型升级,融入教学队伍;另一方面与年轻教员建立结对互帮,帮带年轻教员认识了解部队,激活教员队伍动力活力。

王教官是该校区第一个走上讲台担任主讲的专职教官,他的课凭借紧贴一线的鲜活实例和接地气的授课风格在学员中广受欢迎。他将当营长期间参与联合作战训练的经验梳理总结并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堂理论和部队实践的互补融合。他参与撰写的研究论文获得该校区信息化作战典型行动教学组二等奖,并在校区“地面防空论坛”发表经验做法。

教员授课竞赛中,王教官靠实力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获校区授课竞赛军事专业组一等奖,作为参赛教员中唯一一名专职教官参加陆军“教坛之星”比武竞赛获军事专业组三等奖。谈及下一步目标,他说,回到部队后他要将院校教学中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嫁接”到部队,指导单位教导队和教练员培养工作。

刘教官在该校区组织的2023年教员授课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初职组第一名。他的授课穿插融合了在一线执行任务时研究的新战法,给现场专家留下深刻印象。专家组对他的授课给出的评语是:新、实、紧贴实战。

在实践教学中,刘教官发现,自己所在教研室的一项装备革新成果可模拟各类型空情目标,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部队训练中存在的复杂空情实现难、目标信息保障难等难题,这让他十分兴奋。

刘教官告诉记者,自己要发挥好专职教官“桥梁作用”,既要丰富院校教学形式,又要将院校前沿革新成果、作战理念带回部队,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提质增效。

专职教官在教学科研领域崭露头角,形成了“鲶鱼效应”,将压力和动力不断传导至教员队伍,在教员中引发了本领恐慌。

一位教员感慨:“专职教官就是一盏院校课堂的‘探照灯’,从一个全新视角照射到了院校教学的短板弱项,一定程度上重塑了课堂教学模式,倒逼教员队伍着眼部队‘需求侧’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提高课堂‘含战量’。”

锐视点

“他山之石”激活“一池春水”

■赵廷磊

当前,军队院校校门对接营门、操场直通战场的特点更加突出,为战育人导向更加鲜明。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必须紧盯部队备战打仗现实需求,畅通打仗型人才交流互通渠道,将部队优秀指挥人才吸引到院校,构建作战牵引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将部队优秀指挥管理军官选调到院校任专职教官,为院校推开了一扇近距离透视部队的“窗户”。通过专职教官这一“桥梁”,将部队作战训练、管理建设中的最新成果和经验引入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堂与战场相连接,让学员提前感知部队、熟悉战场、研练打仗,推动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军事斗争准备的对接融合。专职教官制度的试点运行,对优化院校教员结构、激发教员队伍动力活力、增加课堂“含战量”、缩短学员毕业适应期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激活了院校人才培养“一池春水”。

现身说法,做院校学员认识部队的“启蒙人”。院校学员没有部队经历,对基层工作生活缺乏了解,毕业到部队后势必要经历从学员到指挥员的转变适应期。专职教官具有丰富的基层任职经历和应对处理基层各类事物的经验,是学员认识了解基层的一本“活教材”。专职教官走上课堂,通过带着基层“泥土味”的案例式教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让学员了解基层事物的方法经验;课余时间,由专职教官担任生长军官学员成长导师,通过结对帮带、开设讲座、谈心交心等形式,让学员提前感知基层、了解基层,缩短到部队后的转变适应期。

优势互补,做院校课堂对接战场的“引导员”。专职教官部队练兵备战经验丰富,熟悉改革转型后部队战备、训练、管理等特点规律。要发挥专职教官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建立教员和专职教官互帮互学机制,探索部队课题引领的研究式教学模式,及时将部队最新作战理论、战法研究成果和备战打仗一线鲜活经验带入课堂,把军事斗争准备实践成果融入教学科研,实现院校和部队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不断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增加课程“含战量”,推动教员队伍向战转型、课堂教学向战聚焦。

自我升级,做部队指挥员复合式培养的“先行者”。院校具有教育资源丰富、前沿科研成果丰硕的先天优势,军校教员理论功底和教学科研能力强,对教学规律、作战问题和武器装备机理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掌握。专职教官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要扮演好“老师”与“学生”的双重身份,利用好院校平台和资源优势,通过高职带教、任务牵引等方式,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实现自身转型升级,将院校前沿作战理念、革新成果带回部队,助力部队练兵备战能力提升。

责任编辑:刘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