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倒塌的社会信任又该谁来扶?

来源:红网
2024-05-18 09:51

原标题: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倒塌的社会信任又该谁来扶?

近日,江苏南京一老人酒后骑车摔倒在路上,男子杨先生好心救助老人,却反遭老人的家属误会,甚至还被要求赔钱,引发网友热议。(5月17日 极目新闻)

据了解,南京的杨先生偶遇有老人骑车摔倒在路上,便上前询问情况。让杨先生没有想到的是,老人的家人来到现场后,竟对其出言“你就赔呗”。杨先生不服,遂反问:“我为什么要赔?”老人的家人还让杨先生拿出没有撞人的证明。消息传出后,再次引发“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的讨论。

2006年,一起轰动全国的彭宇案,让“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句话,流传至今。在不少好心扶人反被讹的事件中,这句话也被反复提起。有人说,这句话至少让社会道德倒退50年。尽管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也足以说明,这句话以及相关事件,对社会道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以至于在类似事件的舆论场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用扶”“不敢扶”……成为最高频的词条。

多年以后,当不同的事件串联起相同的拷问。面对“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句话,我们的内心依旧久久难以平静,按捺不住即刻反驳的冲动。而这也恰恰证明,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句话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是荒谬至极的,更是有违情理的。我们不禁要反问一句,不是我撞的,我就不能扶吗?请问我为什么不能扶?并且我们还要再问,今日没人去扶,日后倒塌的社会信任又该谁来扶?

对于这样诘问,“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无疑是最好的回击。要看到,人们之所以去扶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是因为有恻隐之心、仁爱之心。见到有人摔倒受伤,一种出于道德本能的冲动,促使人们助人行善。而质疑者之所以发出诘难,无非是缺少最基本的是非之心、羞恶之心。睁眼看看吧,这句话所带来的恶果,散落在多少个冷眼旁观的事故现场,又间接害了多少个本可能得到帮助的人。

一个失去了信任,人人只顾自己,完全将利益作为行动考量的社会,是一个冷漠且病态的社会,也是一个难以为继的社会。2014年春晚,一个直击扶老人问题的小品《扶不扶》横空出世。剧情演绎中,通过扶人者与讹人者的角色互换,在爆笑之余给人反思,原来讹人者在被冤枉时,也是这般的无奈和愤懑。这也告诉我们,相互信任、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才是这个社会应有的美好模样。

回到此次事件来看,现如今老人家属已向杨先生道歉,杨先生也被当地交警支队认定为见义勇为。然而此事依旧留下了太多不确定性,倘若扶人男子没有全程录像呢,倘若事件没有引发舆论关注呢,最后的结果还会如此吗?要知道,让扶人者在救助过程中打开手机录像,这本身就是社会道德和信任的滑坡。舆论聚光灯下的见义勇为,固然可贵。但如何在舆论关注不到的地方,让普通助人者在助人时,没有后顾之忧,才是关键所在。

想要让善蔚然成风,就必须让恶无所遁形。扬善、惩恶,二者需要同时进行。对于见义勇为的善者,我们需要大力褒扬,对于存心讹人的恶者,我们也需要严厉惩处,依照相关法律,该定敲诈勒索就定敲诈勒索,该定敲诈勒索未遂就定敲诈勒索未遂。要知道,对恶的惩处,才是让社会道德不滑坡、社会信任不倒塌的兜底举措。(陈奇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