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用历史的火炬照亮前行的路

来源:求是
2024-05-16 09:59

原标题:用历史的火炬照亮前行的路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

在这样一个有特殊意义的节点,习近平主席应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5月初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的最重要议程,是一次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提振信心和开辟未来之旅。两国元首进行了长时间、高水平战略沟通,就进一步发展中法关系达成多项共识,必将引领中法关系迎来下一个更辉煌的甲子,不断迈上新的更高水平。

6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作出中法两国建交的历史性决定,打开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为处于冷战中的世界带来希望。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法国时高度评价这一历史性决定的重大意义,“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强调要“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双方应该坚守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建交初心,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用历史的火炬照亮前行的路”。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并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关系具有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当今世界很不安宁、面临重重风险,人类发展站在新的十字路口。面对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无论是为中法关系指引未来,还是为人类进步探索方向,值得一切珍爱和平、坚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回到60年前,走近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了解那场“外交核爆炸”背后的故事,从中汲取“超越时代的大智慧大勇气”,走稳走好前行的路。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经历了被人奴役任人宰割悲惨境遇的中国人民,最懂得国家独立、世界和平的宝贵。肩负历史和人民的重托,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们坚定不移将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作为外交政策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并努力为巩固新政权、建设新中国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的建国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宣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基石,新中国开始登上世界舞台,在帝国主义的封锁遏制和风云变幻的国际斗争中迅速站稳了脚跟、赢得了朋友。正是因为对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共同追求,中法两国逐渐走到了一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方面实施“马歇尔计划”,以经济援助为杠杆,控制急需资金恢复元气的西欧各国;一方面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依仗其各方面优势,对“盟友”发号施令,并以共同利益为借口,把他们绑在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的车轮上。为此,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一些国家同美国发生了“谁是欧洲的主人”的争论和分歧,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矛盾不断增加。尤其是1958年戴高乐将军重新执掌法国后,法国不断强调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的独立自主方针,法美之间的裂痕不断扩大,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

毛泽东主席敏锐地觉察和把握了这一变化,对戴高乐将军坚持独立自主的做法很是赞赏:“他有勇气同美国闹独立性。他不完全听美国的指挥棒,他不准美国在法国建立空军基地,他的陆军也由他指挥而不是由美国指挥”,“法国在地中海的舰队原来由美国指挥,现在他也把指挥权收回了。这几点我们都很欣赏”。

历史的偶然,蕴含着深刻的必然。1963年,美苏为加强核垄断,共同炮制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法两国事先并未沟通,但不约而同拒绝签字。谈及此次“偶然”,周恩来总理表示,“因为我们有共同性,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不愿受任何外国的干涉和侵犯,我们都赞成在国际上应该维护世界和平,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世界事务”。

一个是东方社会主义大国,一个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但有着独立自主的精神共鸣。正是两国在奉行独立自主原则立场上的一致,为中法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3年10月,戴高乐将军派法国前总理富尔作为特使并携带他的亲笔信访华。临行前,他交代富尔,“您在会谈中要指出我们对中国目前各方面现状的评价:她的人民和疆域潜力令人刮目相看”,“无论出于常理、传统还是对未来的考虑,法国准备发展法中双边关系”。

基于独立自主的精神共鸣,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政府决定积极回应法国同中国发展良好关系的意愿,推动中法建交。中方给予了富尔最高规格的礼遇,毛泽东、刘少奇分别接见了富尔,周恩来、陈毅与富尔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了6次会谈。

经过反复沟通,中法达成3点默契:一是法国政府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二是法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地位;三是中法建立外交关系后,在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政府撤回它驻在法国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的情况下,法国也相应地撤回它驻在台湾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在3点默契的基础上,中法达成了直接建交、互派大使的方案。

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中法两国勇毅突破冷战藩篱、跨越阵营鸿沟,实现了跨越亚欧大陆的历史性握手,体现了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超凡卓越的政治远见。

“我们做个朋友,做个好朋友。”1964年1月30日,中法宣布建交3天后,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法国议员代表团时谈到两国的共同点,“你们不是共产党,我也不是你们的党;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你们也许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还是可以合作。在我们之间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第一,反对大国欺侮我们。就是说,不许世界上有哪个大国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我讲得很粗。不管资本主义大国也好,社会主义大国也好,谁要控制我们,反对我们,我们是不允许的……第二,使两国间在商业上、在文化上互相往来”。

次日,一场上千人参加的新闻发布会在法国爱丽舍宫举行。戴高乐将军在演讲中阐述了对中国和中法建交的看法。他赞叹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本身的庞大、它的价值、它目前的需要和将来的广阔前途,使得它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心和注意”。他认为,法国同中国建交“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目前还在等待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随后的国际格局变化,完全印证了他的预言。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波与中国的“建交潮”。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葡萄牙等西方国家纷纷表示,愿同中国讨论建交问题。

戴高乐将军一直对中国有着深深的向往,对毛泽东主席十分崇敬,曾多次表示希望能访问中国,并称自己回忆录的终章将是“与毛泽东见面”。然而1970年11月,他因病突然离世。历史最终没有安排两位伟人一次握手的机会,但他们在东西方两个大国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不仅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为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对话和合作的正确方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春末夏初之际,草长莺飞,正是法国的美好时节。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期间,马克龙总统特别邀请习近平主席夫妇访问承载着他童年美好回忆、对他具有特殊意义的上比利牛斯省。图尔马莱山口“牧羊人驿站”,屋外,春雪纷飞,云海浩渺;屋内,两国元首夫妇凭窗而坐,远眺群山,品当地特色美味,论天下风云际会。这是中法友谊新的时代书写。

“我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巩固两国传统友谊、增进政治互信、凝聚战略共识、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用历史的火炬照亮前行的路,创造中法关系更加美好未来,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主席此次访法抵达法国巴黎奥利国际机场发表书面讲话时,坦诚地表达了这一愿望。从与中法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到出席盛大的欢迎宴会;从爱丽舍宫的热烈会谈,到南法山区的温馨聚会;从互赠书籍,在伟大的作品中感受文化的力量、思想的激荡,到发表《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为维护地区稳定、捍卫公平正义发出强有力的呼声……访问期间,中法两国元首密切互动,充分展现了中法关系的温度和高度。

60年是一个甲子的轮回,寓意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回望过去,正是对“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建交精神的坚守和弘扬,中法关系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乘风破浪,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成为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成就、共同前进的典范。展望未来,习近平主席强调必须“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弘扬中法建交精神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双方要坚持独立自主,共同防止“新冷战”或阵营对抗;坚持相互理解,共同促进多彩世界的和谐共处;坚持高瞻远瞩,共同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反对“脱钩断链”。站在中法关系的新起点,习近平主席为中法关系的下一个60年擘画了“继往开来”的蓝图。

“中法作为两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国,在历史长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影响世界行进方向。”中法携手既是两国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人民之幸。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建交和中法关系健康发展的历史启示远不止于两国关系。对世界各国来说,都可以从中找到国与国交往的正确之道。

——走独立自主之路。6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始终“不畏浮云遮望眼”,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中法交往的每个高光时刻,背后都有独立自主这一有力因素作支撑。走自主的道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民族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各国都应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不做任人摆布的棋子,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客观公正立场,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和决策。

——走相互理解之路。习近平主席指出,相互理解,是中法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马克龙总统也表示,真正的友谊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中法两国通过不断的交流互动增进了理解、加深了友谊,为两国各领域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是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了解越多,理解越深,交流合作的基础就越牢固、越广泛。各国应摒弃一切傲慢和偏见,多来往、多交流,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从而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做到相知相亲、互信互敬。

——走和平共处之路。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70年前,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冷战思维阴魂不散,地缘冲突牵动人心。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唯有和平共处,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中法关系发展的历史证明,冷战思维、阵营对抗不是相处之道,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间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各国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现代国际关系重要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走互利共赢之路。60年来,中法是共赢的伙伴,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长了近800倍,中国已成为法国在欧盟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强大共生关系,不仅惠及双方人民,也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各国应该顺应历史大势,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相互成就发展繁荣的美好愿景。

世界何去何从,取决于人民的选择。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各国人民有智慧、有勇气、有能力,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携手前行,共同开辟通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人类发展之路。(巨力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