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张文斌:以匠心引领稀土产业“绿色”发展

来源:中工网
2024-05-15 08:34

2023年12月2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北疆工匠发布会上,包钢(集团)公司首席技能大师、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张文斌获评自治区北疆工匠荣誉称号,成为北方稀土首位获此殊荣的职工。

张文斌从业近36年来,始终坚持追踪分析实验数据,对稀土湿法冶炼工艺细心钻研,集中精力投身于稀土冶炼分离事业中,为推动稀土湿法冶炼的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张文斌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全区技术能手、首届鹿城英才、包钢工匠等荣誉称号,带领团队完成的“万吨级轻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第七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一等成果,以其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填补了碳酸稀土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连续沉淀的空白。

坚守初心  逐“绿”前行“碳”新路

稀土湿法冶炼是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的主要工艺,而水和各种溶液,则是湿法冶炼的“血液”,一旦外流,对环境的影响巨大。让“血液”闭环、节水减排,是张文斌的绿色梦想。实验室小试、扩试,再到试生产,种子逐渐发芽、壮大。 

一直以来,传统的碳酸稀土沉淀工艺采用单一的碳酸氢铵沉淀剂,生产过程中全部为人工操作,恶劣的生产环境和高强度的劳动不仅使制造的稀土碳酸盐产品指标均一性差,而且单级沉淀工艺过程中多次反应、沉淀,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氯化铵废水,需要企业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处理。这个生产过程遇到的难题,一直记挂于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张文斌心上。2003年,他萌生出一个念头:既然传统碳酸氢铵沉淀工艺存在这么多缺点,能不能把这个过程改为连续串级沉淀工艺…… 

把一个想法变为现实需要多长时间?张文斌和他的团队用了20年。生产过程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他们就自己开发;工艺设备没有符合要求的,他们就自己研发;工艺流程没有成熟的配比,他们就拿出空闲时间,一遍遍地调制、测试、记录配比数据,摸索出了一条溶液净化、在线浓密、连续过滤的连续化沉淀工艺。

2015年是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的攻坚之年。张文斌带领技术人员,经过连续几个月的辛勤努力,调整相关参数,优化操作,终于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实现了降低碳沉工艺用水量、排水量的目标,攻克了废水除钙镁以及环保系统除垢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张文斌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和勇于探索的工匠精神,使企业一步迈进“零排放”时代。

2016年,西骏废水处理项目投产,大量氨水无法回用于沉淀生产线。张文斌带领大师工作室技术人员,研究采用混合沉淀剂制备稀土碳酸盐,实现了部分氨水能够回用于沉淀生产线,达到了部分氨氮循环利用的目的,缓解了氨水过剩的压力,解决了沉淀剂在冬季结晶的问题,为生产顺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播种育人 工匠精神代代传承

40年滴水之功,成就穿石之效。大批年轻技术骨干在张文斌的培养呵护下,成长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片青绿。

张文斌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立足于解决项目遇到的实际问题,持续开展攻关研究。先后有30名左右的成员参加到项目的研究中,除了目前还在工作室的13人,其余成员有的已经成为公司技术骨干,有的成为分管领导,从张大师门下走出去的徒弟们,都非常感谢当初张大师的悉心教导。

如今,张文斌大师工作室依旧窗明几净,试验用的搅拌桨在烧杯中不停地旋转,发出嗡嗡的响声,张大师带着他新的徒弟,从最基础的试验工作做起,测试溶液温度和pH值,计算料液中的稀土含量,寻找最优的稀土沉淀方式。

近40年坚守,张文斌,我国稀土湿法冶金领域的能工巧匠,在稀土湿法冶炼工艺领域执着书写着蓝领精英的骄傲。如今,57岁的张文斌,将30多年的稀土化工操作技能经验传授给他的徒弟们,希望一代一代地将稀土化工行业发扬光大,为推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体现产业工人担当,为我国稀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张露)

责任编辑:蔺凯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