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北京出台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

秉承“以用促保”修缮历史建筑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4-05-10 14:59

原标题:北京出台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引题)

秉承“以用促保”修缮历史建筑(主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昨天,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正式发布《北京市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对合院式历史建筑从勘察测绘检测鉴定、保护施工方案、保护修缮施工到验收予以全流程关注,对修缮过程中的材料工艺等进行重点控制,为保护合院式历史建筑价值提供技术支撑。

北京陆续公布三批 1056栋历史建筑

从2019年起,北京开始公布历史建筑名录,目前已陆续公布三批共1056栋(座),分为合院式、居住小区类、近现代公共建筑类、工业遗产类、其他建筑类等五类。其中,合院式历史建筑520栋(座)。

合院式建筑是采用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群,多数散落在历史文化街区,是体现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代表。“北京的合院式历史建筑绝大多数建于清代至民国时期,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年代跨度长。其历史功能多样,有传统民居、宫殿官邸、宗教、商号、金融贸易、行宫等。各时期的建筑单体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北京市住建委保障房标准与评审处副处长郭伟明介绍。

郭伟明透露,《导则》的出台,旨在有效保护合院式历史建筑价值和特色,消减安全隐患,提升基本使用功能,促进历史建筑的合理使用。今后,市住建委还将针对其他四类历史建筑分别出台相应的技术导则,以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

建筑与环境要作整体修缮最大程度保留价值与特色

合院式历史建筑虽然没有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其有价值的部位点位多,而且形式多样,包括砖雕、脊饰、大门、门簪、廊心墙、象眼、什锦窗、支摘窗、看面墙等,这些建筑部位的纹饰、色彩、材料或工艺等,能体现建筑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或社会价值。

因此,《导则》提出,对历史建筑的修缮讲求完整性,即要以划定的历史建筑保护范围为单位,根据合院式建筑有序排列、围合形成院落的特点,进行建筑与院落环境的整体维护修缮。建筑本体、有价值部位固然是保护修缮的重点,但历史环境要素也需要一并考虑、一同修缮。

历史环境要素是指建筑所处的院落环境内,一般指建成时的环境,能体现当时特定价值的要素,包括上马石、影壁、铺地、树木等。有价值部位与环境要素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保护方案、制定施工方案、实施维护修缮,才能最大程度保留该建筑价值与特色。

历史建筑的整体性保护还体现在,对不同历史阶段或重要人物、事件留下的改动和变化痕迹要予以保留。比如位于东城区福祥胡同25号的原福祥寺,始建于明朝,其天王殿前留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黎珏《敕赐福祥寺改建山门碑记》碑,正德戊辰三年1508侍讲沈寿和万历癸丑四十一年1613大学士赵志皋撰的《重修福祥寺碑记》碑,是寺庙历史的见证,在修缮时就要对其做重点保护。

修缮力求真实保护建筑本来风貌

为了保护合院式历史建筑的色彩、质感、材料、工艺等本来风貌和特点,《导则》提出维护修缮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尽可能保留其有价值部位(构件),并采用原形制、原工艺修缮。

在修缮材料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使用原有建筑构件和材料,且旧材料、旧构件应符合安全使用要求。若确实无法取得同质材料,应采用相似质感、颜色等性能的类似材料,确保修缮风貌协调。比如合院建筑中常见的油饰彩画的传统材料有桐油、动物血浆、生石灰、面粉等,在对其进行补绘随色、复原重绘或新做仿绘时,应优先选用传统材料,材质、色彩要与原彩画一致,且应仔细勘查原建筑彩画样式,严格按原状复原。

《导则》还对各修缮部位需要采用的工艺做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用促保”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在目前已挂牌的合院式历史建筑中,400余座为传统民居,且多数仍有居民居住。市住建委表示,对其修缮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历史价值,还应通过功能改善和环境提升,适度满足居民现代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历史建筑的合理有效利用。

因此,对于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非历史建筑或历史建筑非价值部位的维护修缮,《导则》提出可在与历史建筑风貌协调的前提下,考虑新能源、新技术的运用,如太阳能、雨水收集等设施;墙体材料可选用节能保温复合材料,更换的门窗应选用节能门窗,屋面材料宜满足保温和防水要求;根据修缮后建筑使用功能,合理选择供暖、空调、通风、照明等系统,应优先选用高效节能产品,有条件时,可以安装智能控制系统。

对话

历史建筑要沿袭时代特色分类开展修缮

对话人: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张越

北青报:北京合院式历史建筑有520栋(座),这些建筑是否还有细分?

张越:合院式历史建筑绝大多数建于清代至民国时期,年代跨度长,各时期的建筑单体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导则》将其按照建筑结构分成了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建筑两类。木结构建筑指用传统方式建造,由木质的柱、梁、檩、枋等通过榫卯连接形成主体结构体系的建筑,还包括木结构承重的构筑物。砖木结构建筑主要由砖墙承重,上部采用木质或钢质三角形屋架,大多数使用近现代材料工艺做法建造的建筑,还包括砖承重的构筑物。

除了建造方式不同,各时期的建筑外观上也有很大差异。早期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坡屋面青砖灰瓦,民国时期的建筑增加了西洋门、局部平顶,还有二层独栋洋楼,拱券门窗、西洋式砖檐、挂檐板、倒挂楣子、坐凳楣子、室内隔断和地面花砖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必须严格按照形式和工艺的特征进行维护修缮。

北青报:对不同建筑结构的历史建筑在修缮方式上是否有区别?

张越:《导则》中对两类建筑的结构维护提出分类措施,比如木结构建筑重点在对木构架、木柱、木构件修缮,包括木柱抽换、墩接、挖补等措施都有具体要求;砖木结构建筑则侧重于墙体加固、外墙清洗、楼面和屋架加固等内容。

由于各建筑包含历史特征及现状各不相同,《导则》提出了“恢复原状”和“保留现状”两种修缮干预原则,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科学理解和分析,保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下作选择。在进行维护修缮前,应对历史建筑现状进行评估。如果建筑有残缺,或现存的部位有明显后期改动,经专家论证和评审,确认其降低了历史建筑的价值时,可对残缺或后期改动部位实施原状恢复。对一些不影响结构安全的部位或构件,可维持现状,或按现存外观和做法进行修复。

北青报:历史建筑有价值的部位很多,在修缮过程中对这些部位的处理有什么不一样的技术要求?

张越:根据《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要求,每处历史建筑都有多个有价值部位(构件),包括石活、砖雕、木雕、墙面、瓦件脊饰、装饰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对有价值部位(构件)的保护,是历史建筑维护修缮的重点。

比如不少合院式建筑的大门处都有“抱鼓石”,造型精致,外侧形式有圆鼓也有方鼓,鼓心图案有麒麟卧松、松鹤延年、牡丹花、宝相花等,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类石活在修缮时应尽量原位保留;带有雕刻图案的应保留,局部修补;新添配石活表面应按原手工加工工艺处理,不应有现代工具加工痕迹。

在不同时期的建筑中,相同部位的工艺做法也不尽相同。比如合院式建筑特有的“倒挂楣子”,传统建筑多采用步步锦的样式,与门窗形式一致,代表步步锦绣。而在近现代时期,楣子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有菱形图案,也有花草雕刻图案,带有年代特征。对于这类有价值部位的维护修缮,《导则》要求,保存基本完好或有轻微损坏的宜原位修缮。对局部损坏的部位,应先剔除腐朽,处理好结合面;可采用拆拼、移植等方法,充分利用原物原料。

北青报:文物修缮有“修旧如旧”的要求,历史建筑的修缮是否也有这种说法?

张越:与文物修缮略有不同,《导则》提出,合院建筑修缮要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做法,并逐一列举出修缮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比如,对合院式建筑常见的屋面基层修缮,《导则》就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清理、打点木基层-望板勾缝-刷防腐-苫护板灰-苫垫层泥背-拍泥背-苫青灰背-刷浆压活-三浆三压成活”,并提出“修缮后应牢固,无松动、开裂;基层表面平整、厚度均匀;基层的坡度曲线平顺”。

为做好地仗油饰的修缮,《导则》对油饰做法提出要求“当油饰面层出现表面层褪色,局部开裂、起皮等病害时,可局部修补;基层起鼓、酥松、粉化、面层老化等严重病害,宜铲除重做。施工时应将损坏面层清除干净,不得损伤原有结构层”。

这种对修缮技术的详细说明,为施工流程质量控制和验收提供了依据,也是对传统工艺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现场

百年“同兴和”有望8月对外开放

在天坛北侧的西晓市街道,一座灰色的二层小楼因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周围一众现代建筑中脱颖而出,受到来往行人的瞩目——它就是老字号百年“同兴和”木器店的旧址。

同兴和木器店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见证了京城木器行百年的兴衰。楼体用青砖砌筑,高十余米,风格沉稳,外观砖雕、砖椽等构件精美。小楼正面,白色的“古玩”“同兴和”“木器”字样的牌匾镶嵌在青砖中,就像是一张名片,是建筑最初功能及来历的最好证明。

整个建筑外观保存完好,进入建筑内部,宽敞明亮,木质的窗户、楼梯、扶手栏杆等修葺一新,从中依稀可以看到百年前的样子。当时,同兴和是京城最有名的硬木家具品牌,这座小洋楼作为售货门面,曾受到众多商贾望族的青睐和光顾。不过,历经百年沧桑的小楼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于2017年被鉴定为危房。

“当时,建筑墙体有多处严重损毁,室内木结构发生严重结构损坏,整栋楼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负责同兴和修缮工程的京诚集团工匠营负责人武冠利介绍说。2019年,同兴和旧址被公布为北京市首批历史建筑,并于2022年8月正式启动修缮。这也是北京首栋启动整体修缮的历史建筑。

小楼建筑面积只有390多平方米,为两层砖木结构,“木结构是它最重要的一个价值点,也是损坏最严重的,当时整个木架已经塌陷下来了,木头糟朽非常严重。”武冠利说,施工团队按照修文物的方式一寸一寸地研究哪些材料还能“重新上岗”。最终,原有物件保留了80%。在使用替换木材的时候,修缮团队还特别采用“同质材料”,这也成为此次《导则》中相关规定的现实参考。

武冠利介绍,面对这幢百年建筑,修缮单位没有轻易动手,而是边拆临建、清理内部,边研究、考证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性修缮,共总结提炼了出檐、屋顶、铁窗、外墙、牌匾、天窗、挂檐板及后门、横批窗、木格扇窗、木楼梯、顶棚、雨水管在内的12处重点修缮保护点。遵循“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修缮原则,修缮单位对每一个点位都逐一做了针对性设计方案。

修缮过程中,一些原本被遮挡的地方渐渐露出真容,修缮团队陆续又发现了四处重要点位,将百年小楼的重要点位增加到16处。其中,最让人惊喜的是一层中庭地面发现的精美花砖——是故宫文华殿同款花砖。

“小楼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作为宿舍使用,老百姓给首层地面覆盖了厚厚一层土,又在上面修了排水设施,这次修缮过程中,我们将多余土层清除后,在中庭地面发现了这些精美的花砖。这些砖保存较好,用布擦拭后可以看到原本色彩斑斓的样子。四块面砖拼接成一个圆形图案,正中间是一朵霸王花,由朱红色、橘黄色、宝蓝色、浅褐色等多种颜色组成。”武冠利介绍,经考,这些花砖与故宫文华殿、北海普安殿同款,是当时北京城“时尚爆款”的建筑材料。

小楼的外墙看似简单古朴,却有很多耐看的细节。比如,在楼外侧生锈的雨水管顶端就有一组“艺术品”——铁艺雕花雨水斗,两个雨水斗分布在东北角、西北角。虽然锈迹斑斑,但依旧掩盖不了它的精美工艺和富有节奏感的律动。每个雨水口上各落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铁蝴蝶”,卷曲的触须、舒展的翅膀,仿佛是不经意的落脚。小楼木质窗户外面,推拉式的铁质板窗是另一个设计上的“惊喜”,嵌入式的推拉铁窗不仅可以免受雨水的侵袭,还有防盗和防火的用途。

武冠利介绍,目前同兴和的修缮已经进入尾声,即将开始内部装修,并有望于8月份对外开放。未来,这里将用作与文化相关的展览展陈等活动。

责任编辑:宋新雨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