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他们也曾是我们,我们理应成为他们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2024-04-30 09:33

原标题:他们也曾是我们,我们理应成为他们

前不久,河北肃宁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迁移雪村战斗牺牲的烈士遗骸过程中,发现了一张嵌在小圆镜内的年轻女性照片,被一名烈士紧紧放在胸前。82年过去,尽管早已锈迹斑斑,但照片里的端庄秀气依稀可见。在相关技术团队的协助下,照片得以最大程度还原,女孩的脸庞让众多网友“忍不住泪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QQ截图20240430093354

小圆镜内的年轻女性照片。图源网络

牺牲的他,是谁?被挂念的她,又是谁?回首往昔,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场战斗?许多人试图在历史泛起的涟漪里,寻找哪怕一丝丝可靠的线索。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只能从不甚详细的史料记载中,了解到这是“1942年6月8日,日军‘扫荡’冀中军区第八分区的雪村战斗”“上千名指战员在敌我兵力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浴血奋战”;只能从烈士的遗体骸骨上,辨识“牺牲的烈士大多都是十七八岁的样子”。遗物除了照片之外,还有“六枚铜板、四发子弹,四个白色的衬衣扣子”。更多的细节,恐怕已经难以考究。

但这不影响我们深深地共情。照片无声诉说的故事,是那个年代无数故事中的一个。多少“无名之辈”,挺立、呐喊、冲锋、倒下,他们与此时此刻的你我可能并无二致,有亲爱的家人,也有心爱的恋人;有梦想的分量,也有现实的考量。只不过,面对“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迎着“满地兵燹,疮痍弥目,民生凋敝,亦云极矣”,他们把一切“皆可抛”,即使在黑夜中毁灭,也要化作燃烧的流星;即使在黎明前倒下,亦含笑为曙光歌唱。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谁说历史无言、岁月无声?壮怀激烈的牺牲,不能被埋没;慷慨以赴的奉献,必须被铭刻。我们不能忘记,湘江畔枪林弹雨中的视死如归;我们不能忘记,渣滓洞中共和国成立礼炮声中的舍生取义;我们不能忘记,长津湖上刺骨严寒中的岿然不动……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先后约有2000万名烈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姓名可考的仅有196万人。生与死,国与家,这是“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是“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凛然,是“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大义。

有人说,我们在历史书上轻轻翻过的一页,不知道是多少人饱经沧桑的一生。是啊,从“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的执着与追求,到“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的忧虑与感伤,从“为青春中国之再生”的抗争与急迫,到“用枪炮把这沉重的黑夜赶走”的果敢与奋勇……我们应该庆幸,山河破碎的痛楚不会再有,神州陆沉的血泪不用再流。我们亦不应健忘,革命先辈的只言片语、举手投足,记录着浮沉的一生,也塑造着民族的风骨。横贯于九天河汉,彪炳于万里江山,只要精神在,灵魂就在、生机就在、力量就在。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场跨越时光的惦念,让我们更加理解技术进步的意义,也更加体认记忆传承的意义。还原的色彩、修补的轮廓,让我们和先辈们“面对面”。真实的细节、相连的情感,更让我们和先辈们“心连心”。他们也曾是我们,我们理应成为他们,在他们创造的光明里,去创造更光明的未来。

这正是: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风凌度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