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共益社区,激发古村活力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带领团队探索新型发展模式,永嘉人谢怿雪——

搭建共益社区,激发古村活力

来源:浙江日报
2024-04-25 09:30

原标题:带领团队探索新型发展模式,永嘉人谢怿雪——(引题)

搭建共益社区,激发古村活力(主题)

浙江日报记者 尤建明 汪子芳

雨过半山幽,虫鸣杏花羞。拨开清新扑面的绿竹叶,踏着斑驳褶皱的青石板,暮春时节,走进泰顺县筱村镇的徐岙底村,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傍晚时分,微风,未闻鸡犬和炊烟,忽枝头觑见鸟行踪,惊落几片残叶。一袭素衣静坐文元院落,她便是这方村落的共益社区发起人谢怿雪,村民更喜欢叫她“小熊”。

短发,透着一股律政佳人的英气。清秀的脸庞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在谢怿雪眼里,古村落有着独特的魅力。这位“80后”一眼相中了800多岁的徐岙底村,随后带着一群年轻人,从空间重构,到人员融合,再到经济共益……逐渐唤醒沉寂已久的古村落,搭建起新型乡村共益社区,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城市家庭,为古村落持续注入澎湃活力。

删繁就简的韧劲

“五八,跑慢点儿。”在徐岙底村的石阶古巷里,时常有一只田园犬亲昵地围绕在她身旁奔跑。在人群中我们一眼便认出来谢怿雪,不是因为白棉纱衫,也不是因为清瘦的身影,而是从她的眼神中能读出一股韧劲,这也让她做起事来略显老成。

作为土生土长的温州人,谢怿雪从北京大学法律专业硕士毕业后,一路打拼成为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成为别人眼里名副其实的“律政精英”。然而走遍千山万水,看倦世间繁华,总想返璞归真,这是谢怿雪与团队伙伴的共鸣。

选择删繁就简这条路,需要毅力和韧劲。10年前,她辞掉了北京的工作,回到温州老家永嘉县的一个小山村。从欧洲游学回来,她请来设计师打造理想中的第一个乡舍——墟里。“墟里”取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从永嘉小山村到泰顺徐岙底古村,谢怿雪骨子里的文艺情怀和乡村中的古朴沉寂不断碰撞。

“来到徐岙底村是跳过了一切理性的计算,否则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遇到徐岙底之前,谢怿雪看了上百个类似的古村落。徐岙底距离筱村镇不远,古村形态完整,农田有人耕种,传统习俗依然保持,有种大隐于市而不被打扰的美。谢怿雪婉婉道出自己和徐岙底村的缘分。

作为泰顺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徐岙底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8年6月,谢怿雪带着墟里团队和泰顺签订整村运营30年的协议,在古村分期建设墟里乡舍、乡土餐厅、红粬展馆等项目,并引入国网泰顺县供电公司参与改造,既实现智慧用电,又保持了古村原有形态。

“阿图,我家那老厝啥时候也能动手改造?”徐岙底村民吴老伯每次遇到村支书吴宏图就会问。早前,他和村里许多老人一样,对古村修缮开发颇为纠结:租期很久,以后可能没机会回去住了,倘若一直空着也会慢慢破败,小修小补不顶用,大修又负担不起。但这种顾虑很快被打消。

“墟里团队进驻后,没有迁走住在这里的村民,反而通过修缮为他们提供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保持古村的烟火气,谢怿雪索性将整个团队迁到了村里,在这里办公、居住。她本人也带着孩子在古村生活。在谢怿雪的邀请下,一批新乡民陆续来到徐岙底定居、创业。原本荒废的文元院落有了孩童嬉闹的欢声笑语,顶头厝几百年的木构楼房里有了茶香书影,临溪的普通民居也“长”出了古村咖啡馆和茶舍。“简单生活,就是直接住进来。”谢怿雪说。

守望乡土的拼劲

古村重现生机与活力,关键在于人的回归与融合。“从城市回到乡村并不难,但只有乡村情怀的人才能坚持下去。”共事数年,说起谢怿雪的10年坚守,墟里·徐岙底共益社区经理邵程凯说。

“小熊经常告诉大家,我们做的不是民宿综合体,而是新型的乡村共同体,人和古村不可分离,要有乡村共同情怀。”邵程凯介绍,谢怿雪特别注重合作伙伴的理念,因此她曾婉拒不少看起来可以快速赚钱的项目。

一头是渴望回归乡村的城市人群,一头是留守家乡的乡村群体,如何让他们成为一个新的整体?“用乡村空间连接人。”谢怿雪在徐岙底努力打造新型社区,重组社区人群,通过在地产业连接乡村生活,实现共益社区有机生长。

盘活古村,传统技艺因此重获新生。2019年,村里的“红粬展馆”开馆,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筱村“乌衣红粬”再现人们眼前。“徐岙底共益社区吸引了上海、江苏、福建等多地客人,‘乌衣红粬’传统技艺也在慢慢出圈。”泰顺红粬非遗传承人吴志文每天会来展馆制作红粬。谢怿雪顺势带领团队研发了味道甘醇的红粬啤酒。

激活民俗,村民有了不同身份。吴志文从本地村民变成了红粬作坊的主理人,更添了乡村文化传播官的名片。如今,和吴志文一样,保留古村落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村民,心中的乡土情怀多了份文化自信,在谢怿雪团队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从全国各地被吸引过来。而吴志文也收了10多个徒弟,还有人从贵州毕节来学艺,并将手艺带回了贵州。

聚力共益的闯劲

探索共益社区新型集体经济,这是“共益”的核心,也是让新老乡民持续融合的黏合剂。深度挖掘徐岙底的古村价值,谢怿雪带着团队发起“半农半X”“最好的教育在乡村”等志愿者项目,策划“跟着节气去乡村”“宿游山野生活节”等体验活动,还推出“新乡民招募计划”。

“让乡土的保持原汁原味,让文艺的更接地气。”谢怿雪认为,有来有往才有活力。她带领团队把城市里时兴的综艺、影视、研学等文旅业态引入古村落,让这个小山村真正热闹了起来。现在每年举办活动100多场次,吸引1万多户城市家庭来访,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年平均增收500万元。

“明明在家门口工作,我却看到了更大的世界。”40岁的郑海影是本村媳妇,经谢怿雪招募,主理共益社区的食物工坊。她带着客人打年糕、做青团、采茶,做红粬馒头、打冬酿,和天南地北的客人聊村里的故事,听外界的声音。村里同批已有10多名村民分别“当家做主”打理一方。

谢怿雪相信,有了效益,大家的信心和热情就会迅速传递。20天,3个年轻人披星戴月地赶工,将徐岙底一处废弃的灰斗(仓库)改造成一间古村茶室——植影小院,这也是徐岙底村今年进驻的年轻人主理品牌。在谢怿雪的微信朋友圈里,她不遗余力地推荐着共益社区的品牌和各个工作室。

植影小院在谢怿雪的推荐下,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点。主理人之一涛涛来自湖州德清,他放弃了运营4年的摄影工作室,跟着同学小井一起来到徐岙底。“现在做得最多的是分享。”涛涛认为,乡土风景、风味美食……接待客人是分享,把这里的故事拍摄出来传递出去也是分享,这是工作室与谢怿雪的约定。

“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终端嵌入,才能让徐岙底更有底气。”眼下,谢怿雪聚焦的便是延伸共益社区的生活链和产业链。在她看来,未来的金融、人才、社群等元素还需要不断导入,才能逐步形成古村创业和生活的支持系统。而她也在各种场合不余其力地营造徐岙底的“虹吸效应”。

去年底,作为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大会的子活动“宿游山野生活节”,就在徐岙底举办。国内文旅专家、行业操盘手、头部民宿品牌、教育品牌、生活方式品牌及本地新老乡民一起,在徐岙底探讨乡土生活新模式。

今年初,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谢怿雪分享了徐岙底从传统古村落到共益社区的探索历程。如何在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寻求平衡点,特别是在社群运营中,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并持续受益?这是当下谢怿雪团队正在思考的焦点。

责任编辑:杜亚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