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法院在319件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 - 财经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去年全国法院在319件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4-24 15:48

原标题:去年全国法院在319件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卢越

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3年)》。去年全国法院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4万余件,在319件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达11.6亿元。

人民法院坚持严格保护理念,准确适用民法典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落实落细惩罚性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刑罚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威慑预防功能,依法从严惩治侵权假冒,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维权成本。2023年,全国法院在319件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117%,判赔金额11.6 亿元,同比增长3.5 倍。

最高人民法院审结“盼盼”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对恶意攀附商誉的行为适用4倍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超1亿元;审结“橡胶防老剂”技术秘密侵权案,判赔2.02亿元,创同类案件判赔金额新高。

人民法院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特色治理模式,有效缓解知识产权案件量快速增长态势,减少人民群众诉累。最高人民法院审结“蜜胺”发明专利及技术秘密侵权案,在判赔2.18亿元的基础上,执行中促成全面和解,侵权方获得使用许可,权利人最终获偿6.58亿元,该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稳妥化解科技“独角兽”企业系列侵权互诉案,促成10多起专利纠纷达成一揽子和解,使创新主体轻装上阵,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攻关。

人民法院加强科技创新保护,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妥善审理涉及5G通信、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种业种源等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案件,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力服务保障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营造诚信经营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有力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和侵权仿冒,依法加强对驰名商标、传统品牌和老字号的司法保护力度。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规范和引导诚信经营。优化创新权益保护模式,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司法保护研究,开展数据产权保护等新类型案件专项调研,探索完善数据保护裁判规则,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