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以网为媒 深化文明的交流互鉴

来源:人民论坛网
2024-04-03 10:34

原标题:以网为媒 深化文明的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交流互鉴需要通过媒介,需要依托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特别是5G应用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广阔平台。

互联网打破了文化交流的时空限制。互联网时代,文明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国别、地域、文化背景的人哪怕远在天边,也能随时随地建立文化联系,这极大拓展了多元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例如,河南安阳师范学院将甲骨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殷契文渊”大型免费甲骨文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实现了甲骨文数字化工程的试点建模,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民能够随时跨越时空屏障而全面感受甲骨文的文化意蕴。

互联网创新了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大数据、云技术、元宇宙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多元文化的接触突破了传统的物质形态、非物质的文字与图片形态等,能够以动画、游戏、VR等各种创新形式实现与优秀文明“面对面”。形式的生动活泼为文化的交流互鉴有效“赋能”,例如面对传承断层、产业化程度不足的困境,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传承者将其置于互联网的广阔平台,让更多人直观了解和关注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树立了独特的龙泉宝剑文化品牌而有效提升了产业化程度;进而以文明交流互鉴的世界视野,将龙泉宝剑的锻造技艺与全球刀剑文化交流融合,使这一曾作为国礼的非遗技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此外,敦煌文化作为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也借助互联网平台而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风采:2016年,“数字敦煌”的上线将不可移动、必须细致保护的敦煌石窟转化为可移动的数字资源,随后官方相继上线“数字敦煌”资源库英文版,以及在2020年推出“云游敦煌”小程序,让全球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沉浸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的文化辐射与影响力不可估量。

互联网催化了多元文明的交融共生。一种文明,如何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关键!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跨文化传播为多元文明的激荡、融合与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互联网在为文化交流互鉴提供新渠道、创发新形式、激发新动力的同时,也存在信息失真、噪音传播以及意识形态冲突等各种问题,因而可谓一把“双刃剑”。对此,必须始终保持清醒意识,通过多主体的紧密协作,共同为文明的交流互鉴打造干净、清朗、和谐的网络空间,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首先,完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始终保障互联网平台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根据《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统计,中国网络立法随着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140余部,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近年来,国家网信办长效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整治网络谣言、流量造假、自媒体乱象、网络直播低俗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突出的网络生态问题,推动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其次,发挥政府在文化交流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文化交流的支持。鼓励和支持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多元文化交流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等切实支撑;探索设立多层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精品项目,形成普遍的示范带动效用。打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壁垒,联动多国家、多地区协同促进互联网文化的交流互鉴,营造开放包容的互联网环境;在“一带一路”的实施中,以网为媒,围绕教育、文化旅游等开展和展现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在“美美与共”中促进民心相通,建设21世纪的文明交流之路。

再次,强化主流媒体的优势作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融媒体旗舰”。应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一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既要做好把关筛选,既将不同民族与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来,形塑人们的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又要担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扩音器”,着力宣传我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一方面,也要转变传统的“主体-客体”思维,以“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理念吸引和调动最广泛的主体参与,汇聚文明交流互鉴的澎湃力量。

(作者:张建宝,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舒淇,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