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社评丨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厦门密码”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社评丨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厦门密码”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2-27 07:24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厦门密码”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陈曦

从筼筜湖综合治理出发,30多年来,厦门蹚出了一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路子。“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进退有道”的治理智慧,“共生共赢”的改革气魄,为国内外城市海洋生态保护贡献了“厦门方案”。

以筼筜湖治理为起点,福建厦门开启了从“海域”到“流域”再到“全域”的生态保护修复之路,构建起“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日,《工人日报》报道了厦门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是否要牺牲环境去发展经济?同许多城市一样,厦门也曾面临这样的困惑。对答案的探寻,贯穿着这座“小渔村”蜕变为现代化都市的全过程。1988年3月,面对污水横流、鱼虾绝迹的筼筜湖,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拉开了筼筜湖综合治理序幕。经过先后五期大规模整治,曾经的臭水湖变身“城市绿肺”。从筼筜湖综合治理出发,30多年来,厦门蹚出了一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路子,人与自然在这里从“你进我退”走向相融共生。从一湖水到一座城,其发展理念之变、发展方式之变,见证了厦门实践交出的美丽答卷: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修复滨海沙滩、打造浪漫岸线、建成山海步道、重构红树林湿地、设立白海豚保护区……厦门生态治理坚持“将最美的风景留给人民”,这启示我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必须聚焦百姓感受最直接、需求最迫切、反应最突出的问题,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让百姓成为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生活品质提升的见证者、建设者、受益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厦门实践提供了生动的例证。在五缘湾的修复中,厦门没有选择填海造地这一“划算”的方案,而是拆除海堤,把大海还给城市。随着生态的日益向好,该片区土地价值较2005年增长8倍多,远超当时舍弃的地产开发收入。此外,培育海洋高新产业,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扶持节能环保产业,打造经济绿色增长极等,厦门实践一次次证明,碧海银滩可以转换为金山银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0多年来,厦门积极推进“海域、流域、全域”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新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地区生产总值密度、财政收入占比等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实现“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厦门实践告诉我们,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态保护是可以统一起来、可持续的。

厦门实践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成立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曾经“垦海”为生的渔民变成“海上美容师”;在市中心开辟自然保护区,留给“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安家;为了不打扰中华白海豚,翔安跨海大桥的方案改成了成本更高、风险更大的海底隧道——“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进退有道”的治理智慧,“共生共赢”的改革气魄,为国内外城市海洋生态保护贡献了“厦门方案”。

当然,不止厦门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正深刻改变着我们身边的环境。青海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宁夏防沙治沙的同时发挥沙漠的生态功能,筑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广西实施控源截污、雨污分流,持续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厦门实践塑造了高颜值生态,促进了高质量发展,提升了高品质生活。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征程上,我们期待有更多地方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让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惠及广大百姓。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