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刘更生:坚守匠人信念 一生忠一事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劳模风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刘更生:坚守匠人信念 一生忠一事

来源:中工网
2024-02-03 15:05

“一艺一道,一生一事。”这是龙顺成木匠师傅刘更生的选择,也是他从业40多年来坚守的信念。

龙顺成是享誉京城的家具品牌,在民间有着“百年牢”的美誉,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更是因为它的品质。这凝结了龙顺成几代工匠的心血,而“大国工匠”刘更生,更是为保护传承京作硬木家具制造技艺和红木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突来一掌 点醒浮躁小学徒

龙顺成是百年老字号,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862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合并北京所有硬木家具生产厂家,集北方明清家具各流派之大成的基础上,龙顺成形成了以清宫造办处所作家具为代表的“京作”这一独特的宫廷家具特色。

“中国传统的红木家具有三大流派,一个是‘广作’,还有一个‘苏作’,再一个就是‘京作’,所谓‘京作’就是过去给皇宫做家具的。”刘更生介绍说。

刘更生的父亲就是龙顺成的老师傅,而刘更生就出生在北京天坛北门的鲁班胡同。说起鲁班,那可是中国古代木、泥、石、画、油、绳、竹、扎八大行业的“祖师爷”,鲁班胡同里不仅居住着各个行业的手艺人,还有不少工艺店铺。有的前店后厂,有的前铺后家。

在这条胡同中长大的刘更生,从小听到的、看到的就是各种传统工艺。“从出生就天天看我父亲鼓捣木头,我的玩具都是他干活用的锛凿斧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慢慢地对木质家具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更生回忆道。

18岁那年,子承父业,刘更生进入龙顺成,当上了学徒。他师从孙月楼,学习“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技术。

“京作” 硬木家具制作讲究榫卯结构,虽然刘更生自小见了很多,但真正上手干活的机会却不多。刚到厂里当学徒的时候,手艺和技巧掌握得也不够好。第一次,孙师傅让刘更生给木头打眼儿。心浮气躁的刘更生拿起锤子就往木头上砸,一下把眼儿凿坏了,料废了。孙师傅是惜木如“金”的人,看到刘更生的举动,又气又急,上来就朝着他的后背来了一巴掌。

“正是这一巴掌,把我点醒了。”刘更生表示,他从此知道了想成为一名好木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戒掉浮躁。此后,他静下心,白天,认真看师傅的姿势,琢磨技巧;晚上,等别人下了班,他再挑一些废料慢慢磨炼技术。有时候为了凿好一个眼儿,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干完活腿都麻得站不起来了,手上更是磨了一溜水泡。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工匠精神悄悄在刘更生心里埋下了种子。

那个年代,工厂里的生产环境和条件很艰苦。过了4月份,车间里又闷又热,即便只穿背心裤衩干活,也是挥汗如雨。而到了冬天,车间里虽然生了煤球炉子,可还是阴冷难耐,手都伸不直。当时,刘更生的父亲已经退休,可却时不常会来厂里看看,其实就是督促他。“那个时候,我也抱定了主意,一定要学好这门手艺,不能在叔叔、大爷面前给父亲跌份儿。”刘更生回忆说。

那时的学徒学习的传统是要学“三年零一节”。刘更生却凭着心中那股信念,仅学了两年的时间就出师了,基本功也打扎实了。此后,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他完全沉浸在了木艺制作中,技艺也愈发精湛。

修复古旧家具 扛起技艺传承重任

在40多年的从业生涯里,刘更生一直在研究京作家具,并练就了让古旧家具残件“起死回生”的绝活。在他看来,古旧家具,不仅是祖辈留给后人的“念想”,也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一次,一位客户慕名而来,随身还带着几个纸箱和麻袋。打开一看,竟然全都是木头残件,大大小小足有上百件。客户回忆,这是多年前父亲留给自己的一件家具,可这家具具体的造型和年代,他已经忘了,只隐约记得“像是个桌子”。看着客户殷切又期盼的眼神,一股责任感从刘更生心底而生,轻轻说了句:“放下吧,能修!”

刘更生细致查看了木头残件的雕工、工艺等方面,综合判断:这可能是我国硬木家具工艺顶峰期乾隆时期的一件作品。因为从没见过原件,要想修复这件作品,肯定要花费比往常家具更多的心血。刘更生在上百个残件之间做了无数次排列组合,尝试可能的组合规律。大半年的时间里,他日复一日地尝试,终于,散落的木块变成了一张透雕龙凤牡丹图案的圆形紫檀包厢转桌。看着这既陌生又熟悉的物件,客户呆立半晌,突然如梦初醒:“对,就是它,这就是我小时候记忆中的模样。”

随着参与古旧家具的复原和保护的工作越来越多,刘更生的技艺也越来越纯熟。2013年,故宫博物院启动“平安故宫”工程,刘更生参与其中,多次担当重任,成功修复了包括故宫养心殿的无量寿宝塔、满雕麟龙大镜屏、紫檀宝座、紫檀镜框、铜壶滴漏和自鸣钟等数十件木器文物,使这些尘封多年的宝贵家具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刘更生还主持参与仿制了金丝楠鸾凤顶箱柜、金丝楠雕龙大柜、紫檀耕织图罗汉床、紫檀曲尺罗汉床、紫檀嵌珐琅职供图罗汉床等经典重器家具。“金丝楠鸾凤顶箱柜和金丝楠雕龙朝服大柜,原来只供皇家观赏把玩,它们的雕刻纹饰难得一见,更是一度失传。”刘更生介绍说。为了仿制好这些经典作品,他查阅了大量古籍文献,最终将包含了复杂的制作工艺、高贵的品质、名贵紫檀与珐琅的作品展现在了世人眼前。这些作品还先后荣获“北京工美杯”银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奖。

2018年5月,龙顺成承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城楼内部修缮项目。为最大限度地保持天安门城楼内上世纪70年代保留下来的楠木隔扇的完整,刘更生与文物部门配合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根据木隔扇的结构和节点进行手工拆除,使木隔扇完好地保留下来。

“新的木隔扇,我们全部采用京作工艺,且对木料进行了二次烘干,同时还使用传统中式线条使花型更流畅鲜活。”刘更生介绍,京作工艺为全榫卯结构,这就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没有一颗钉子,却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最终,经过刘更生团队的精心改造,天安门城楼内10组60个隔扇、活门,180个花窗,全部采用了榫卯可拆装的结构。

守正创新 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家具

在这些年的工作过程中,刘更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红木家具制作既要继承传统,保留传统文化,也要守正创新,适应现代需求。“时代在发展,人们对家具的需求不同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工艺上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比如现在,我们再设计电视柜、沙发系列,就会对高度进行降低,来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我们也会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精髓,那是我们独有的文化印记。”刘更生说。

2014年,举世瞩目的北京APEC峰会到来前,龙顺成接到为会议制作领导人座椅的任务。这把椅子既要充分发挥现代家居功能先进的设计优势,又要保持中国古典家具的特色与韵味。为此,刘更生大胆提出了将现代转椅与传统清式圈椅相融合的方案。

“清式圈椅非常重,不好移动。我设计在椅子托泥版下边的龟角里隐藏一个直径约为2厘米的滑轮,这样不仅克服了传统清式圈椅笨重的弊端,而且在外观上完全没有破坏中式家具的美感。”

为充分展现京作家具的精髓,刘更生还为这把椅子设计了“一木连做”的制作方式。所谓“一木连做”,就是圈椅的四条腿和通直向上的部分用一整根的红木原料,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椅子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他与团队加班加点,终于圆满完成了APEC会议家具的制作任务,得到广泛的赞扬。

2021年4月,龙顺成公司正式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活家具供应商”,要为北京冬奥会场馆礼宾及11个场馆、20个空间提供展陈家具产品服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们展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好机会。”刘更生兴奋地说,冬奥会期间恰逢中国农历春节,为此,他们在家具设计中加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还专门针对冬奥会不同场景,设计了不同风格、含有冰雪元素的中式家具。“中国早在元代就有了冰上运动,历史非常久远。我们设计的8扇折屏,屏心图案就用的是《冰嬉图》,此外,休息区的衣架也融入了冰裂纹的图案,就是为了契合冬奥会的主题。”

服务冬奥,按照冬奥标准提供高品质产品,对于传统手工匠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不仅要进行机械设备升级,也考验着刘更生和龙顺成工匠师傅们的制作技艺。

“我们要在百天的时间里制作435件明清家具,本身就时间紧、任务重,而且传统的‘京作’工艺整体制作工序非常复杂,包含了设计、制材、木工、雕工、烫蜡五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其中很大一部分还需要手工制作。”刘更生介绍,“国家对红木家具平整度误差的要求是小于0.2毫米,这次我们冬奥会的产品平整度误差控制在0.1毫米,家具的平整度、表面光泽度标准都大幅提升。”

在保供冬奥期间,刘更生严格把关家具的工艺、设计。最终,龙顺成圆满完成了保供任务,向世界各国贵宾展示出中国传统家具的文化之美。

除了在红木家具的造型、式样方面进行创新,在工艺和技术层面,刘更生也在适应时代要求。为了提高原材料利用率,节约珍贵木材,降低原材料成本,他创新了曲线拼接技法;为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机械代替手工,他创新了线型刀具制作;为了使家具表面更加光滑,并且环保,他创新了传统家具表面处理工艺技法,运用水磨烫蜡打磨工艺。

培养新人 让老字号焕发勃勃生机

作为“大国工匠”,刘更生认为自己最大的使命与职责,就是像当年师傅带自己一样,把自己学到的技艺和对工匠的理解,传授出去,培育更多出色的工匠。

“说实话,刚进厂的时候,只是想好好学手艺,多干点活。慢慢的,经验越来越多,又参加了国家一些重点的硬木家具制作项目,内心也越来越有成就感、自豪感。之后,我又从事了古旧家具的修复,就感觉责任更加重大。现在,我成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大国工匠’,使命感强就更强了。”刘更生坦言,“木匠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我对这个行业、这份手艺一直怀着一份敬重。我的父亲,我的师傅们,还有龙顺成的很多职工都是这样的人。只有这样看待工匠精神,我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和奉献。在我看来,既然选择了一个行业,就要走到底,不能半途而废。这也是我们匠人的传统,即‘一艺一道,一生一事’。”

为了更好地把“京作”家具的制作和修复技艺以及工匠精神都传递下去。2016年,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刘更生创新工作室成立了,他开始不遗余力地将手艺传授给徒弟和生产一线的工人们,公司还建立了“1351技艺传承梯队”,打造了传承人培养机制,即培养30人的传承梯队、50人的技术骨干,然后经过人品、技艺等方面的层层选拔,最终选出一位优秀传承人。

刘更生教导徒弟的同时,还积极支持他们参与各类技能比赛和展示活动。2018年,在北京市总工会组织下,刘更生创新工作室6人赴台参加“京台木工技艺交流赛”;2019年,京台木工交流活动在北京举办,台湾代表团20余人参观了龙顺成,两岸木工再次聚首共叙文化情谊,促进了两岸木业的合作与发展。当年,北京市总工会还将刘更生创新工作室评为了“市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近年来,刘更生大力弘扬京作文化,坚持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基地文化游等活动,年均组织活动30余场,前来参观的年轻人络绎不绝。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京作”家具、红木文化,刘更生及工作室匠师们还从“幕后”走到了“台前”,通过抖音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宣传“京作”硬木家具制造技艺和红木文化,使老字号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人物档案

刘更生,1964年10月出生,现任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龙顺成公司副经理、工艺总监,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首届“北京大工匠”、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北京一级工艺大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刘更生创新工作室(市级示范性)领军人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劳动午报记者 陈曦 /文 彭程/摄)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