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奋斗在路上|边境小镇最亮的“星” - 这十年·奋斗在路上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这十年·奋斗在路上|边境小镇最亮的“星”

来源:中工网
2022-11-03 14:35

今年53岁的苏依勒图是土生土长的额济纳人,父亲布和楚鲁曾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算井子边防派出所指导员。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于1986年参军入伍,在阿拉善武警边防支队服役,1990年退役后被分配至额济纳旗电厂,成为一名普通的检修工。10年的检修生涯里,他自学汽轮机检修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检修经验。2000年,他进入额济纳供电所成为一名配电工,为了快速提高业务水平,他天不亮就起床苦读,工作结束后还要钻研到深夜。2003年,因电网改制,他进入额济纳农电公司任营配工。在电力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默默奉献、挥洒汗水,创造了三进黑鹰山的传奇故事。

一进黑鹰山:饮尽苦水建电站

黑鹰山位于祖国边陲,生存环境恶劣,被联合国人类生存环境调查组认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2006年的冬天,黑鹰山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作为配网工程的行家里手,他主动请缨参与到工程建设一线。时值寒冬腊月,他带着21名施工人员和3台施工车辆在现场的活动板房里住了3个月,既当负责人又当技术员,手把手传授技术要领。他们受尽了风沙、饮尽了苦水,别人是靠天吃饭,他们是靠“车”吃饭,所有的生活物资都要从260千米外的达来呼布镇运来。短短一个月里,他的头发白了大半,37岁的面庞上是遮不住的皱纹和疲惫。2008年3月,变电站建成投运,苏依勒图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二进黑鹰山:“供电老苏”找到了人生哲理

2012年,苏依勒图以技术员的身份二进黑鹰山。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当时周围大量工矿企业都关门停业,回收电费成为摆在苏依勒图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那段时间,他每天早出晚归给用户做思想工作,把当时的电费电价政策、用电安全知识等掰开了、揉碎了讲给用户听,主动深入工矿企业义务检查用电设备,让他们在复工复产后用电无忧。久而久之,大家都被他认真负责的精神感动,不但主动响应他首创的电费一月两收的收费方式,还将他的故事讲给更远处的用户听,3个月时间里,电费100%“颗粒归仓”,他也被用户亲切地称为“供电老苏”。

在回收电费的途中,苏依勒图还经常自掏腰包为附近的牧民采购药品、蔬菜等生活物资,帮他们修理家中的风光互补设备,解决农牧民的生活困难。牧民们教会了他看天气,告诉他有信号、水源和有补给能修车的牧民家具体方位。他汲取了牧民们的生活智慧,把他们当作一家人看待,热心帮大家解决困难。

三进黑鹰山:点亮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2015年,苏依勒图三进黑鹰山担任党小组组长。工作之余讲党课、搞培训,把党的先进理论带到了祖国边陲。他还带着大家种树、养猪、和周围的部队举行节日联欢,用巡线路上捡回的白色石头摆出内蒙古电网的标志和“黑鹰山的守望,电力人的忠诚”12个大字。他留下的传统今天仍在延续,守望相助的理念在他身上得到了极致体现。时日久长,年轻人的思想稳定了、干劲增强了,大家共同学习进步、亲如一家。“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他的带动下,年轻人们纷纷许下这样的诺言。

2019年底,苏依勒图因肺部玻璃纤维钙化做了一场大手术,术后在家休养的3个月里,正赶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心系防疫一线,拖着恢复中的病弱身体亲自去了一趟黑鹰山,将自费购买的药品、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送到了边防检查站。在后来的几轮疫情中,他主动在一线值班,还鼓励家中妻儿主动作为,为抗疫出份力。身为一名老兵,他用毕生的时间来为大家办实事。

32年的艰苦奋斗中,苏依勒图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他是黑鹰山变电站建成投运的中流砥柱;是急修抢险解决断电难题的铁骨战士;是服务边疆军民的暖心家人。苏依勒图三进“生命禁区”,为光明事业献上了最美年华,他身上所展现出的踔厉奋发、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温暖并激励着万千蒙电儿女。(李娜 姜雪)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