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侯朝银:工匠精神闪耀一线 - 先锋个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四川先锋|侯朝银:工匠精神闪耀一线

来源:中工网
2022-10-28 15:42

侯朝银,四川路桥华东公司首席技师,2017年获得四川省国企十大工匠,华东公司“9·5”泸定应急抢险突击队技术保障组组长。

“9·5”泸定地震发生的时候,侯朝银正在四川路桥华东公司乐西项目施工现场指导着苏坝特大桥外包混凝土施工,周围施工设备剧烈的晃动及脚下强烈的震感,让这位“四川省国企十大工匠”获得者忐忑不安。

侯朝银(左一)在临时指挥部与队友讨论省道S217幸福村抢险点位登陆方案

侯朝银(左一)在临时指挥部与队友讨论省道S217幸福村抢险点位登陆方案

紧急驰援“怀匠心”

地震发生后,由于曾经在甘孜州参与建设过被誉为“川藏第一桥”——泸定大渡河大桥,侯朝银知悉那里地势险要、地质条件复杂,预料到此次地震必将给泸定带来不小的创伤。9月6日,因地震导致S217省道沿线山体大面积滑坡造成道路中断、陆路不通。华东公司抗震救灾抢险队的任务便是抢通该路段最危险的五个点位之一。但人员、大型抢险设备怎么登陆抢险点?从哪里登陆?有没有能支撑设备安全作业的空间?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抢险工作遇到瓶颈。在得知抗震救灾前线急需经验丰富的吊装技术人员时,侯朝银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请缨奔赴一线。坍塌破损的房屋、严重撕裂堵塞的道路及土石不断滚落的山体……昔日的秀美山川,在地震的摧残下已满是疮痍。凝视着灾后现场的累累“伤痕”,侯朝银眼眶泫然,只能睁大眼睛将泪水逼回:“赶紧商讨方案,刻不容缓!”

迎难而上“守匠情”

9月10日傍晚,正值中秋。侯朝银与队伍围绕抢险点进行第三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地形勘探后,乘船回到临时指挥部。船刚停稳,恢复信号的手机便收到一条华东公司的公众号推送信息《家书寄相思》。“爸爸,印象里和你一起过中秋已经是7、8年前的事了,原本以为……地震震塌的是房屋,从来都不是中华儿女的亲情。希望你在注意自身安全下为抢险救灾贡献更多的力量,赢下这一场较量!——侯雪松”女儿的这封家书让侯朝银心里浮起一些亏欠,但更多的是至亲的支持和鼓舞带来的欣慰。十来年里,每逢佳节倍思亲,侯朝银的心中都要在家人与工作之间纠结一番,但每一次他最终都选择了工作。看着这四处倒塌的房屋、废墟成堆的山坡,他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只能是这里!回过神后,他随手拾起几粒石子在地上演示着:“把这颗石头当作登陆点,这个点一定要选在较平缓的位置,还有塌方的可能,要确保我们能及时撤退。你们看,我认为这里……”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侯朝银与抢险队最终形成了详细的登陆方案及周密部署,为抢通S217省道做好充分的准备。

侯朝银在湾东村指挥调度吊车吊装车型栈桥模板

侯朝银在湾东村指挥调度吊车吊装车型栈桥模板

同心协力“践匠行”

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因地震造成道路损毁、交通阻断,并形成堰塞湖,情况十分危急,华东公司抢险队主动接下抢通湾东村的任务。经过8次徒步往返,走上近十余公里的山路,在进行了精准勘探和反复完善后,侯朝银和队友最终确定“搭建两条栈桥”的方案。“慢一点!慢一点!那边那个位置要时刻注意到,现在水流太急了,注意安全!”侯朝银目不转睛地关注着人行栈桥搭设,时不时地走上前亲自指导确保搭建工作安全推进。“等一下,你过来看看这钢架是不是没搭对位置,差了两厘米呐!”在搭设栈桥现场,侯朝银及时发现了一名搭建工人的失误,拉过他来认真地提醒着。但这位工人却说:“差这么一点影响不大。”听到此话,侯朝银严肃地对他说道:“莫说两厘米,一毫米都不得行!越是简单的事做不好越容易酿出大错,你看这下面的湍急的河水,万一桥塌了掉下去怎么办?”面对如此严厉的批评,在场的工人立即重新搭设这根钢架,确保栈桥的搭设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也许在不熟悉侯朝银的人眼里,他会显得太苛刻;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谨小慎微这就是他的行事风格。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自身27年的吊装经验,他创造性地提出在现场设置简易吊装设备,解决了在无大型吊装设备的情况下高效架起车行栈桥的难题。

薪火相传“铸匠魂”

“来来来,小邓先吃饭,方案我继续来设计,年轻人要吃饱才有力气干活。”在临时搭设的帐篷里,侯超银端过刚从志愿者手里拿来的午饭递给了泸石高速C1总包部的副总工邓嘉,自己则从又开始研究起方案来。作为一家三代都是路桥筑路人的侯朝银,从小耳濡目染,见证了父亲那一代用血汗修建“川藏公路”的奋斗岁月,自己深受感动,于是决定子承父业加入四川路桥,至今已从业27年,并且也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了一名“桥三代”。侯朝银知道工匠的精神不仅在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传承。因此他特别爱才惜才,在公司牵头下他还成立了“侯朝银创新工作室”,志在培养一批又一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工匠”。在抗震救灾现场,侯朝银认识了泸石高速C1总包部几位年轻的技术人员,他被这些小年轻们孜孜不倦、笃实好学的精神打动,面对抢险中的难题,他与这些年轻的后生们共同商讨、集思广益。“小邓你这个方案可以,但我们还要考虑到最近这里多夜雨的问题,万一河水水位上涨怎么办?”“小王你注意看这个位置,是不是还存在隐患,你再去跟现场的勘探人员确认一下。”侯朝银就这样用自己的倾囊相授、言传身教使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在此次抢险救灾中得到历练,得到提升,把自己作为一名老前辈最有价值的财富给予这些斗志昂扬的青年人。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在抗震救灾前面,还有很多像侯朝银这样“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他们以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贵的精神品质为争分夺秒抢通救援“生命线”做出了巨大贡献,让工匠精神在抗震救灾一线闪闪发光!(肖红霞 廖婉钰)

  (推广)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