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在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福建日报
2022-10-06 07:48

原标题:在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是要巩固中华文化认同这个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在增进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精神伟力。

中华文化认同是整合、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具有各民族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就是整合和凝聚各民族的文化力量,为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从苦难中崛起,又从苦难中走向辉煌,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源自中华文化强化了各族人民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文化认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主线。新的征程上,要以文化认同来整合全国各族人民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共同价值目标,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以及中华历史的认同,促使他们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并形成了趋于一致的思维模式和精神气质。中华文化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不断迁徙、聚居、通婚、融合,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缘基因;中华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互鉴中形成了团结互助、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

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历史性思维来看,在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中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根基。作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涵了人文精神、道德理念、行为规范以及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交融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所在。在中国历史上,从秦汉奠定了国家统一的格局,到清朝实现了“大一统”民族整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内化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多样性”与“共同性”的有机统一,承载着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有助于各族人民在文化的互动交融中增强文化自觉和民族意识,为实现共同体内部和谐统一提供价值遵循。革命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于国家蒙难、民族困苦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使命担当、坚韧的奋斗精神为核心内容,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培养人们的家国同构情怀,强化人们的民族责任意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最佳载体。从历史走向未来,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革命品质,更要发挥革命文化中蕴含的奋斗精神,继续奋发向上、砥砺前行,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更高的境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引领。它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文化创新成果。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这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出发点相契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就是坚守全国各族人民所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凝聚起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与道德观念,厚植各族人民的思想根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

强化对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符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深化人们对“天下一家”共同理念的理解,增进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以强化历史记忆建构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中华文明的漫长演进历史是文化认同的源头活水,如果剥离历史,文化就失去了根基和土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无从谈起。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整体性解读,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具体来说,要讲清楚各族人民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历史画卷的壮举,弄明白未来中华文化如何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实现新的辉煌;要加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学习,以回溯的形式感知和理解各民族共同的历史,激发共同记忆,凝聚共同理想信念追求。以传承中华文化符号加深文化认同的思想基础。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华文化符号承载着各民族共同的思想意蕴和价值共识。要注重挖掘、保护和使用中华文化符号,凝聚思想共识。要在尊重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加强国家通用语言的应用、教育、推广和普及;积极组织开展中华文化符号宣传、教育等活动,创新中华文化符号的转化与传播方式,在实际行动中增进公众认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精神和价值理念。要在尊重各民族优秀文化和特色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融入各族人民日常的生活实践领域,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陈潜、王雪薇,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