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征文丨浅析强化工匠培育与城市发展的叠加路径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征文丨浅析强化工匠培育与城市发展的叠加路径

——以青岛市为例

来源:中工网
2022-09-19 16:22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以各级工匠为代表的高技能型技术工人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与城市产业发展匹配与否,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城市能级提升的效率。当前,随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深入,全国各地竞相推出新政,厚植工匠培育沃土。以制造业大市青岛为例,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把“岛城工匠”培育计划上升到城市发展顶层规划,促进工匠人才培育体系持续优化、能工巧匠竞相涌现、引领带动作用愈加明显,但经广泛调研了解,青岛市仍存在工匠人才培育工作与城市发展战略结合不紧密、作用不突出等症结,主要表现在:

一是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发展不平衡。从统计数据分析看,青岛市目前拥有产业工人221万人,其中技能人才总量达117.6万人,高技能人才29.6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5.17%,每年平均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多人,但主要集中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化工、海洋装备等优势产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骨干企业,高技能人才比重超过40%。高技能人才在非公企业短缺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深海开发、海洋物联网等未来产业中高技能产业工人培育发展力度呈现弱化趋势。

二是工匠人才的工资薪酬与待遇水平仍然偏低。目前,青岛市的人才政策主要向人才引进环节倾斜,人才留用环节的配套政策仍有待完善。例如,当前青岛市整体工资水平还偏低,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与深圳等高能级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较低的工资水平使工匠与技能人才对当前薪酬的不满意程度明显偏高。除工资收入之外的配套激励机制如岗位聘任、医疗、子女教育等,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技能人才的职业认可度不高。受传统观念影响,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争做“白领”、不当“蓝领”的现象较为突出,根本原因在于身份不同引起的待遇地位及职业发展差别。调研发现,尽管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性,设置了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双晋升发展通道,但是管理人员与技能人员薪酬待遇仍存在差距,导致企业职工尤其是青年技术工人学习技能、走技能职务的晋升通道的积极性不高,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的要求尚有差距。

城市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实践技能突出、具有娴熟技术、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让更多高技能工匠人才脱颖而出,响应产业工人对提升职业认可度、身份认同感、社会归属感的需求是有效途径,呼应产业工人渴望成长成才、希望增加收入、期待晋级晋升的心愿是基础支撑,顺应产业工人岗位建功、实干报国、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是有力手段。为此,青岛市聚焦改革重点任务,全力构建“3+3+3”职工成长赋能新机制,推动工匠人才培育与城市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叠加发力。

一、构建三重保障体系,优化产业工人成长环境

响应产业工人对提升职业认可度、身份认同感、社会归属感的需求,从构建政策、激励、服务“三重保障”体系着手,引导广大产业工人积极投身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一是释放政策红利,保障职工成长“深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城市发展战略导向,立足更高站位、更大格局,青岛市密集出台《关于实施“青岛工匠”建设工程的意见》《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等40余条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利好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充分释放惠工助企政策“催化剂”,为职工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突出奖励激励,保障职工成长“热度”。青岛市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大胆将资源、待遇向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工匠人才倾斜,每年出资1100万元重奖职工创新成果、培育全员创新企业,设立市级职工创新特等奖50万元,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2万元的奖励。青岛市对全职引进的高层次技能人才给予20万元或30万元的安家补贴和60万~20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对柔性引进人才,补贴不超过10万元的薪酬,目前已累计给予新引进高层次产业工人各项补贴达2300余万元,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三是优化服务措施,保障职工成长“温度”。青岛市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设立职工培训中心170家,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培训73万余人次,发放职业培训补贴6亿余元。实施“1138”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投入3000余万元,帮助1.6万余名职工提升技能和学历水平,促进更多高学历、高技能工匠人才脱颖而出。

二、贯通三维成长空间,赋能技能人才蝶变升级

呼应产业工人渴望成长成才、希望增加收入、期待晋级晋升的心愿,贯通职工社会地位、职业教育、自主评价“三维成长空间”,努力为职工成长成才提供强劲势能。

一是提升职工“主人翁”地位。青岛市畅通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积极推荐提名产业工人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选,实现产业工人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挂职兼职全覆盖。注重在一线职工中评先树优,90%以上的“青岛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60%以上的“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获得者、49%以上的“青岛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从一线产业工人中产生。支持工匠人才凭借技能提高经济收入,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青岛市劳动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GDP增幅和财政收入增幅。

二是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出台《青岛市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指导意见,青岛市63个单位、150家行业企业、近8000名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试点。加快推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青岛市已有3所高职院校、16所中职学校办学主体为企业,每年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10万名以上,有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契合。

三是畅通职业发展主干道。青岛市主动简政放权,出台《关于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重奖有贡献的头部企业、领班人和各类人才,鼓励企业开展“双师制”“双通道”等技能人才评聘体系建设。青岛市已有395家企业申报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累计评价3.2万人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建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载体18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07亿元,政策性扶持创业18.91万人。建成全国首家涵盖1049家企业的工友创业联盟,培育145家工友创业园,带动就业11.69万人。

三、激活三个建功平台,成就工匠人才实干梦想

顺应产业工人岗位建功、实干报国、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依托劳动和技能竞赛、“一匠五创”、劳动保护“三个建功平台”,团结带领工匠人才在助推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一是打出劳动竞赛“组合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竞赛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青岛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联动发力,每年开展各行业、多领域、多工种劳动和技能竞赛3000余项,带动岗位练兵300余万人次,提质降耗近10亿元,在竞赛中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43人,荣获“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齐鲁首席技师”等省级荣誉称号309人。

二是打造“一匠五创”品牌工程。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构建以培育各级工匠及全员创新企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型班组、创新能手、创新成果为主体的“一匠五创”职工岗位建功新平台。截至目前,青岛市已培育市级以上工匠182名、全员创新企业29家,带动各级培育工匠人才6000余人,年均产生应用职工创新成果5000余项,创造直接效益超50亿元,为打造“工匠之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密织劳动保护安全“网络”。青岛市总工会维护职工生命健康安全,深化“安康杯”“查保促”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打造宣传培训教育、隐患排查整改、薄弱环节加固“三步走”源头干预框架,每年发动超110万名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竞赛,超过100万名职工参与安全知识培训。青岛市总工会连续10年荣获“安康杯”最佳优秀组织单位,实现参赛单位和职工人数连续5年双增长。

(作者:潘思晓,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总工会)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