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征文丨抓牢“五个环节”、弘扬“三个精神”,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征文丨抓牢“五个环节”、弘扬“三个精神”,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来源:中工网
2022-09-15 16:43

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就要通过牢牢把握“服务—宣传—培育—竞赛—选树”五个环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建设一支数量庞大、爱岗敬业、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一、服务先行,激发广大职工成长成才内生动力

高标准的管理服务是弘扬“三个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前提条件。劳模、工匠等先进典型人物是广大职工的代表,他们享受什么待遇、得到什么服务、获得什么嘉奖,广大职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要大力弘扬“三个精神”,必须坚持以真心关爱先进典型、真诚服务先进典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在先进典型管理服务的方式方法上,要适当打破“政治上关心、经济上支持、生活上关爱”的常态化服务机制,通过开展管理服务情况调研或管理服务创新项目评选大赛等方式,遴选出一批“质量高、创意新、力度大”的服务项目,丰富管理服务内容,提升劳模、工匠等先进典型人物的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真正起到“服务一个、感动一批、激励一片”的作用,激发广大职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创新创造潜能,让“三个精神”的种子在广大职工的心底生根发芽。

二、宣传动员,营造“比学赶超”的社会氛围

高质量的宣传动员是弘扬“三个精神”的关键环节。宣传动员工作的好坏要以能否让广大职工发自内心地自觉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预期为判断标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让广大职工形成“我也行”“我也能”“我也要”的心理预期,从而在职工群体中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助力于职工群体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宣传动员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工会所构建的“服务—宣传—培育—竞赛—选树”成长成才路径的可行性,要着重宣传那些在最基层、最平凡岗位上可供学习赶超的先进典型是如何走向成功的,缩小广大职工与先进典型之间的距离,让广大职工意识到先进典型是可学、可赶、可超的,从而形成自己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增强参加培训与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自身本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争当先进。

三、教育引导,搭建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平台

引领式的人才培育是弘扬“三个精神”的有效载体。弘扬“三个精神”的本质就是要提高职工队伍整体职业技能水平,培养更多劳模和工匠,为推动就业创业创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这既需要职工主观上有足够的意愿,又需要客观环境为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帮助职工打破技术技能提升瓶颈,实现快速成长。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阵地优势、资源优势,协助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广大职工钻研技能、提高技能的良好环境。要在各类职工培训中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建好用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组织劳模“传帮带”、开展工匠大讲堂等活动,让广大职工能够近距离与劳模、工匠接触,在交流中学习他们严谨、细致、专注的工作态度,牢固树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理念和取向,让广大职工发自内心地认同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从而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

四、以赛促训,释放工人阶级创新创造活力

示范性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是弘扬“三个精神”的重要举措。劳动和技能竞赛具有极强的精神引领作用和行为导向作用,能够让职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新创造潜能,促进技术革新和效率提高。与此同时,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示范性作用还可以反过来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学习氛围的形成,让广大职工积极主动学习新技能、新本领,从而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劳动和技能竞赛要想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仅需要工会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不断充实竞赛内容、创新竞赛形式、提高竞赛质量,更需要党政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各企业的积极参与,形成人人重视竞赛、人人参与竞赛的良好局面,凝聚全体职工的智慧与力量,在新时期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五、典型引领,树立导向明确的模范旗帜

导向清晰的模范选树是弘扬“三个精神”的基础保证。每一名劳模、工匠都是一面旗帜,对广大职工具有非常直观、现实的教育引导作用,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模范选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突出“导向性”和“群众性”,要让广大职工明确“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和“如何努力”。不同行业所要求的职业特质不同,也就决定了“导向性”的不同,这就需要工会组织深入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在保证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等共性的基础上,去发掘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中,哪些品质对于广大职工有极强号召力和感染力。“群众性”则体现在缩小模范典型与广大职工的距离感上,模范典型越是贴近职工的日常生活,越是真实与普通,就越容易引起广大职工的情感共鸣,成为广大职工学习与追赶的生动标杆。

六、统筹谋划,推动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总工会始终坚持“五个环节”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引领带动哈电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热电厂等一大批佳木斯市优秀企业一道,在弘扬“三个精神”、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上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服务管理工作措施实。推动提高劳模政治地位,佳木斯市总工会第十七届委员会选举产生1名一线劳模担任兼职副主席,委员中一线职工(劳模)比例由3%提高到15%;出台《佳木斯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对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给予5000元创新经费支持。选树命名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0个,积极推荐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报送的创新成果“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用主氦风机”获评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热电厂报送的“双室布袋除尘器反吹机构更换钢丝绳方法”获评省“十大先进操作法”,各获得1万元奖金;组织2079名劳模、职工疗休养,组织257人次全国劳模免费体检;开展省级以上劳模生活状况调查工作,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佳木斯市全国劳模林继城由于单位破产等原因,无法继续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市总工会积极与市医保局沟通协调,最终为其解决了医疗保险问题。针对部分省级以上劳模在住房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市总工会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劳动模范申请租赁廉租住房的报告》,并向市政协提交了提案,推动市委、市政府对省级以上劳模给予特殊规定和待遇,4名劳模得到廉租房和公租房安置;先后组织29名劳模赴山东、广东等省份进行学习考察。

二是宣传动员工作效果佳。协调推动在佳木斯电视台、《佳木斯日报》等媒体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先进人物事迹,并积极向省级媒体报送先进人物宣传资料,近年来,省、市各媒体共刊载播出佳木斯市先进人物事迹200余人次,其中省电视台还对鲍文波、别林等先进人物制作了专访节目;广泛开展劳模代表先进事迹宣讲会、座谈会,2022年以来已召开2次;联合市文联作家协会,精选30名在技能大赛中涌现出的首席技工和部分行业工种能工巧匠事迹,出版20余万字的《工匠》报告文学集并下发给各个企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充分利用报纸、公众号、《佳木斯工运》内刊等渠道,广泛宣传弘扬“三个精神”,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三是人才培育工作载体丰。依托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推进培训体制机制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佳木斯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依托职工大学(职工技术交流馆)开展职工技能培训89期,培训职工2655人次;依托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2017年以来,共培养高技能人才4728人;依托工人文化宫开展弘扬“三个精神”专题培训,创新引入“云宣讲”模式,在线宣讲《铁人精神》等课程;依托典型企业开展实境研学,带领职工参观《咱们工人有力量》歌曲发源地的佳木斯热电厂文化厂史馆;依托文艺团体打造“舞台党史课”,在学习强国、新华社等12家官媒主流媒体报道,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四是劳动竞赛工作活力足。近年来,佳木斯市“五小”创新竞赛获黑龙江省级“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8个;三届全市技能大赛共2153名选手参赛,产生32名首席技工、283名技术能手;全市共组织技术竞赛1000余场次,参与劳动竞赛职工达70余万人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近1.5万条,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502项,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效益3亿余元,劳动竞赛活力充分涌流,极大释放了工人阶级的创新创造潜力,助推了佳木斯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模范选树工作导向明。佳木斯市总工会始终坚持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的模范选树导向,通过基层单位层层推荐和主管部门严格把关确定模范人选,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群众公认的原则,顺利完成了历届全国、省级、市级劳模的评选推荐工作。近年来,共推荐选树全国劳模14人、省级劳模109人、市级劳模195人,评选结果得到了广大职工的广泛认可,在全市营造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拼搏奉献的敬业风气,为推动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贡献了积极力量。

(作者:王晓霞 赵得屾,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总工会)


责任编辑:陈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