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征文丨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征文丨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

来源:中工网
2022-09-09 15:34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关心关爱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特别礼赞劳动创造,一贯倡导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每到一地考察都深入基层看望劳动模范和一线职工,多次与劳模工匠座谈,每逢“五一”国际劳动节,都会通过不同形式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问候。2022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致贺信,饱含深厚人民情怀,对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汇聚起了亿万职工群众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一、深入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界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充分肯定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劳动、劳动价值的认识,对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劳模精神反映劳动模范在生产实践中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劳动意识、劳动理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集中展示;工匠精神不仅是大国工匠群体特有的品质,更是广大技术工人心无旁骛钻研技能的专业素质、职业精神。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根基,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在更高层次的升华。“三个精神”旗帜鲜明地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揭示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得以确证的实践方式,是人实现自我提升的途径,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习近平总书记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界定,不仅深刻指出了“三个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秉承坚定的政治立场、人民立场的基础上,随着时代发展,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广,实践要求越来越高,引领价值越来越大,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模范的引领作用、劳动者的实践价值和大国工匠的时代意义的充分肯定。

二、深刻把握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发展脉络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特别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在党的领导下,为党的事业矢志奋斗,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始孕育、形成,并不断发展、光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一时期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孕育时期,例如陕甘宁边区开展的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和“大生产运动”、1933年瑞金召开的春耕生产运动大会,其作用是打破敌人的封锁与生产条件的限制,“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为战争的胜利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一时期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形成时期,例如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并形成制度、为实现国家计划开展劳动竞赛、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等,其作用是团结工农兵恢复经济生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建设一个新世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发展时期,例如组织动员工人阶级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贡献、劳模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等,其作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齐心协力推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前进,推进中国大踏步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这一时期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光大时期,例如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重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加突出选树以技术工人为代表的一线劳动者作为劳动模范等,其作用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迈进。

可以看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始终围绕党的事业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任务发挥不同作用,其发展趋势呈现的特点有:一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覆盖领域不断延伸。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基于生产劳动的运动而得以形成、发展,又不断延伸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引领价值不断扩大。二是从苦干实干型向创新创造型转变。从解决资源供求矛盾,到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再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劳动者的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成为时代要求。三是价值表达和利益表达并重。在展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巨大引领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劳模、工匠的激励和自我价值实现,充分体现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和保障,引领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幸福。

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现实路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深入理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刻把握其发展脉络和时代要求,激励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始终围绕党的事业,始终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大国工匠的培育和选树等工作,引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

(二)着力提高技能素质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发展主题,创新驱动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作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着力点,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特别是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畅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广泛开展劳动教育

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上看,从劳动精神到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一个逐渐递进和升华的过程,也是劳动者成长成才的过程。从现阶段社会现状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观念。从思想淬炼上看,劳动是淬炼思想的有效办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共产党人发扬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四风’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贯穿劳动者成长成才全过程,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推动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社会氛围,推动对劳动的认可、对劳模的尊重、对工匠的推崇日益深入人心。

(四)做好维权服务工作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人生理想、家庭幸福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高度统一、血肉融合,更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集中体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必须把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为劳模、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为劳模、工匠传承技能、传承精神创造条件。要加快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不断提高职工生活品质,让广大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心无旁骛地岗位建功,使得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作者:王子洋,单位: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责任编辑:陈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