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征文|殷殷嘱托记心间,踔厉奋发献石油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征文|殷殷嘱托记心间,踔厉奋发献石油

来源:中工网
2022-09-08 14:14

我是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公司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由我和团队共同发明的电动液压桥塞坐封工具,在世界范围内首创实现以电能为动力取代火工品的作业方式,被称为“石油行业一次重大技术革新”。该技术在新疆油田桥塞封闭作业中被应用3100井次,创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我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30年来,我常年工作在祖国西部的戈壁、沙漠和高原上,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已是家常便饭,只有通过学习知识、岗位创新来消除野外工作的单调和寂寞。

一、亲切会见,倍感关怀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我有幸与其他劳动模范、荣誉勋章获得者一起受到亲切接见。得知能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7月15日下午,我穿着红色的工作服,胸口贴着“中国石油”和带有我名字的胸牌等候在会场。习近平总书记走过来的时候,面带亲切的笑容,指着我的胸牌说:“石油能源!”我特别震撼、特别兴奋、特别激动,心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我们石油能源事业的发展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作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我能见到总书记并与他同框合影,备受振奋和鼓舞。

当年,父亲告诉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就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去。”30年前,我从四川石油管理局技工学校毕业后,听从了父亲的谆谆教导,现在想来是值得的。

二、初见油田,挖掘兴趣

在新疆刚上班那会儿,第一次到油田现场时,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戈壁与重庆老家的绿水青山相比,巨大的反差让刚下车的我突然有些无所适从。当时我就想着,父亲抗美援朝转业后成为一名石油工人,我现在接过了他的枪,怎么能打退堂鼓?以天为被,以地为床,那会儿就一个想法——“一定要在边疆荒漠中干出个样子来!”

工作之初,我还没有找到确切的人生目标,对“国家能源安全、西部石油开发”还没有概念。直到我第一次独自完成了防井口落物护板等工具的制作,体会到了岗位创新带来的喜悦。

那时候的我,对于创新这件事情只觉得是一种兴趣,野外工作之余,闲暇时间也比较多,趁着新鲜劲儿,就想着“捣鼓点什么,方便工作”。当然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我只是一个技校生,身边的兄弟们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就自学工程技术、电力电路、机械加工制造等相关知识,一遍遍阅读专业书籍,一遍遍做实验,不知不觉也写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

三、倔强在心,不觉疲倦

厂房里一个并不宽敞的房间成了我最初的工作室,角落里堆满了各种废旧零件。别人眼中的“破铜烂铁”对我来说都是“稀世珍宝”,这些不值钱的零件为我验证灵感、反复试验提供了便利。

2008年的一天,我在南疆塔河油田施工,一辆装载着德国力士乐液压系统的电缆车的液压泵发生了故障,经供货商服务站检查,决定换泵。从德国更换新泵需耗时半年且价格昂贵,而每耽搁一天,公司就要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不能修只能换?不就是卡我们的脖子嘛!”我始终不相信,难道我们就没办法了?我查阅大量资料,在厂房里整整“窝”了三天,拆了液压泵,利用废旧材料排除故障,最后真的成功了!后来,工厂兄弟们都亲切地叫我“土专家”。2011年8月,我又利用捡拾来的材料及零部件,改造出了连续油管液压助排器,在作业过程中直接将效率提高了5-30倍。

四、勇闯难关,激人奋进

“创新之路,道阻且长。”这一路走来,我的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失败,我曾有过迷茫、沮丧,却没有想过“做不到”。我认为,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完不成事情的人。

2013年,我与兄弟们顺利完成当天第一口井的新型桥塞坐封工具实验施工后,为了保证下一口井的成功,就开始对新工具进行维护检查。但由于操作上的一个小疏忽,核心部件液压泵不能正常工作。我跟大家说:“这是我的错误操作,导致工具损坏,现在影响项目进度,这个责任我来担,对不起兄弟们了。”时任试油公司经理王新河得知我想筹钱买泵,专门到车间了解情况,他说:“既然是试验,就难免有失败,这不是个人的责任,但是我们要接受教训,找出原因,努力挽回损失。”

在新型电动桥塞坐封工具刚刚研发成功时,也有几家国内外大型企业找到我,纷纷表示出百万高价购买这项专利并高薪聘请我。钱对我来说是重要,但它不能取代我的信仰。每当看到我的发明创新在生产中得到应用,那种喜悦,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我感激工作带给我的快乐,成果带给我的喜悦,岗位和团队带给我的激情。

我是一名技术工人,企业成就了我,我能回报企业的就是把手头的活做细、做精、做好。一路走来,能干成几件自己喜欢而又有意义的事,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我没有遗憾,更无怨无悔。

五、责任在肩,信心满满

2022年7月25日,中国石油9家油气田、工程技术和装备制造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专家来到了克拉玛依,集中在谭文波工作室开展技术交流。

开展技能交流活动是中国石油集团全方位用好人才、依靠人才攻坚破难的有力举措,打破了企业内部界限和区域限制,充分围绕解决一线生产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集团级生产难题攻关。交流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责任在肩。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做脚粘泥土的行动派,做手握工具的践行者,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作为一名石油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得把个人梦与企业梦、国家梦结合起来,传承铁人基因、弘扬石油精神,站在石油精神的高地追逐匠心梦,脚踏实地、立足岗位,铭记历史与初心,不负光荣和使命。

我将把党中央的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和工作成效上,立足岗位、扎根一线、苦练本领,关注行业前沿,瞄准亟待解决的“卡脖子”工程,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化作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的磅礴力量,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承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谭文波,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公司)


责任编辑:陈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