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蓝领”受冷遇 须厚植工匠文化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改变“蓝领”受冷遇 须厚植工匠文化

来源:羊城晚报
2021-10-13 08:41

原标题:改变“蓝领”受冷遇 须厚植工匠文化

近日,《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问卷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不愿选择当“蓝领”。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多位职业院校教师发现,“去工厂化”“去基层化”的就业趋势愈加明显,新兴的电商类岗位受到职业院校学生追捧。(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但超六成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愿选择当“蓝领”,让职业教育陷入尴尬。

蓝领职业不受待见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无论从薪水还是劳动强度乃至社会地位,当下的“蓝领”似乎会给人低人一等的观感,而社会上动辄“全日制本科以上”的招聘条件,也使得职院学生难以有学习、工作的原动力。

蓝领职业除了工作辛苦、条件艰苦之外,更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空间狭窄、就业地域受限,一些工种可能终其一生也只能在一线,不少工种虽然不乏技术含量,但就业则需要跟着企业走,而一个人就业的背后则还有家庭的种种问题。因此,蓝领职业往往难以成为从业的第一选择,尤其对于职校的学生,他们毕业时基本是第一次择业,会有很多理想化考量,并且因为年轻有着充分尝试的空间,在社会职业多元的背景下,最终的选择会更灵活更多样。而且,这样的问题,不只是职校生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存在,只是职校生的倾向相对更明显。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数据显示,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目前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2000多万。

多年前,技工荒便初现端倪,只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在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的复杂形势下,高级技工的匮乏使得我国的创新转型升级之路平添阻碍。

要改变“蓝领”受冷遇的困境,首先要厚植工匠文化。当下,国家进入新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的速度前所未有,而一个多元开放、人才辈出的现代化社会,既需要专门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人才,不可偏废。健全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城市全面放开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的做法,才能扭转旧有观念,促使技能人才源源不断地增员。

其次,提高蓝领职业的选择率,关键还是增强蓝领职业的吸引力。如从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地位着手,在价值上予以尊崇,在政策上予以优惠与扶持,提升制造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解决好与就业相关的人才激励、子女上学、随迁入户等现实问题,共同筑牢经济与就业的底盘;引导制造业向中小城市均衡布局,在保持制造业劳动就业较高薪酬的同时,更好地降低劳动者就业后的生活成本,增强职业的比较优势。

第三,理顺职业教育与就业关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选择的匹配度。职业教育在模式上,不宜简单照搬学历教育,应逐步建立就地就业、二次择业的职业教育机制,解决好就业意愿与技能养成在职业选择中的错位问题,先招后育,提高用工与就业的适配度,真正为职业、为企业培养人才。

一言以蔽之,要采取多项举措让社会重视蓝领,形成蓝领自强自豪、受人尊敬的社会氛围与企业文化,进而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斯涵涵)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