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李瑞清:30年用心治水克难题 - 农林水利行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李瑞清:30年用心治水克难题

来源:光明网
2019-09-13 14:07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千湖之省”湖北,有这么一位水利人,他与水共舞30多年,足迹几乎遍布了荆楚大地大大小小的江河湖库,上万个日日夜夜坚守岗位、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就是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湖北水院”)院长李瑞清。(光明网记者 邵绪楠摄/光明图片)

  湖北的地理区位特殊,江汉平原“水袋子”三年两涝,鄂北岗地“旱包子”十年九旱,曾面临着水资源分布不均、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如何寻求新的路径,从根上破解这种“瓶颈”。李瑞清带领湖北水院专家技术团队迎难而上,提出湖北省“三横两纵”水资源建设总体战略格局。图为2019年8月26日,李瑞清在介绍湖北省重大水资源配置。(光明网记者 邵绪楠摄/光明图片)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只有放手去干才会知道能不能行,哪怕是碰一鼻子灰,也不能畏难不上。”下定决心后,李瑞清带着团队,立足湖北省西高东低的地势条件和当地水资源有限、客水丰富的独特水情,以长江水补汉江水位依托,有利条件与治水理念相结合,通过“三横两纵”水利“蓝图”:以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荆门市荆东补水工程、一江三河工程为横轴,以引江补汉工程、引江济汉工程为纵轴,建立全省水资源建设总体战略格局。图为李瑞清(左一)检查鄂北工程项目进度。(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提供)

  历经数年系统规划和技术攻坚,目前,引江济汉工程已建成通水,同时,引江补汉得以“长藤结瓜”的蓝图也已绘就。李瑞清还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将引江补汉工程线路与江汉平原水生态文明建设“无缝对接”,“一线挂珠”地把沿线多座大中型水库及多个大中型灌区,像串珍珠项链似地串起来。图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生产性试验项目EPC管道安装现场。(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提供)

  “让荆楚儿女共享碧水蓝天净土的优美生活生产环境,湖北水利人使命在肩,责无旁贷!”在给记者介绍湖北省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时,李瑞清目光坚毅,话语铿锵有力。图为“引江济汉”工程拾桥河枢纽。(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提供)

  把生态理念深植于各项工程项目中是李瑞清一直坚持的方向。据湖北水院技术质量处工作人员秦昌斌回忆,在武汉市东西湖区白马泾泵站工程设计工作中,传统的设计手段会使泵站排涝时,湖中鱼儿被水流裹挟进入巨大的水泵内部,经叶片强力旋转搅拌后排出江外,就会在泵站附近出现浪花翻滚、鱼尸片片的景象。李瑞清敏锐抓住了这个问题,并强调水利工程必须为生态环境服务。图为白马泾泵站。(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提供)

  为此,李瑞清组织成立白马泾泵站鱼类保护设计方案攻关小组,专门研究制定鱼类保护设计方案,最终形成了在进水渠渠首建设拦鱼桥的方案。同时结合生态水利、景观水利的理念,打造一条生态景观纵轴线。“水利工程本就是造福民生的事业,这也是我们这一行人所存在的价值。”李瑞清说。图为白马泾泵站。(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提供)

  武汉市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是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水网连通工程的子项目,被列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工程、武汉市“四水共治”重点建设项目。为将该项目打造城乡百姓美好生活的“幸福水岸”,李瑞清创新性提出生态引水口技术,有效规避长江水体总磷、泥沙和钉螺的引入风险,应用水质水量数学模拟水力调度先进技术,解决了生态引水方案布局、引水规模、水量分配、雨洪资源利用、湖泊水质差异化调度等水网连通关键技术,一渠源头活水,催生城市之绿。图为2019年8月27日,治理后的东湖港水清柳绿,与周围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光明网记者 邵绪楠摄/光明图片)

  施工过程中,他坚持把“海绵理念”最大化地植入工程建设中,建议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实践蓄、净、排水,提速建设海绵城市进程。渠道清淤后宽度由原来10多米拓至30多米,两边用天然石材加固,再设计种植3米多宽的绿化带。图为施工前的东湖港。(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提供)

  两年多时间的奋战,李瑞清带领团队让东湖港实现了美丽“蝶变”:水体黑臭、一渠“死水”被激活后,不仅改善了水体质量,更增强生物多样性。为实现东湖与长江的江湖连通,建立有序的水循环体系,加快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效益初显。该工程已成为国内水生态建设的示范和标杆,荣获《首届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创新典范项目中国特色海绵样板认证书》。图为东湖港综治工程建设期间,李瑞清带队现场指导。(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提供)

  如今,漫步东湖港,昔日4.7公里长黑臭水体的东湖港,成为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生态景观公园。水清岸绿、生物多样的水生态环境,让东湖港“颜值”大升级,真正实现了“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梦想成真,更为“美丽湖北”和“生态大武汉”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图为2019年8月27日,治理后的东湖港水清柳绿,与周围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光明网记者 邵绪楠摄/光明图片)

  多年来,正是这份心底的“水利情结”,映照着李瑞清三十年如一日投身水利工作的纯朴初心。“干了这一行就得入的进去,要认真用心、实实在在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李瑞清用朴素的语言描述着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近10年,李瑞清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大项12项。2011年,他入选“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李瑞清正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创新探索精神,践行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图为2019年8月27日,治理后的东湖港水清柳绿,绿树成荫。(光明网记者 张悦鑫摄/光明图片)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