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技术达人”罗兴:把脉江河苦亦乐 - 农林水利行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技术达人”罗兴:把脉江河苦亦乐

来源:光明网
2019-09-13 13:53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怀抱青山踏浪行,犹如神奇侦察兵,孤独沿江观潮汐,船飞波涌歌声扬。”17年前的罗兴跨入大学校门前,对“水文是什么”还一无所知,但诗歌中的意境让他对守护长江的无比憧憬。如今,那个懵懂少年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长江水文人,担任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局长。

  罗兴对技术钻研近乎“狂热”,曾独自“啃下”上万字英文指南摸索仪器使用方法,花3块钱修好了价值26万的测流仪器;凭借过硬本领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但在他看来,“成绩永远都只代表过去,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学习和进步”。

罗兴放置测量仪器 黎梦竹/摄

  “水文新兵”关键的一课

  “技术达人”是如何炼成的,还得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2006年7月,罗兴从河海大学毕业来到洞庭湖畔的长江委岳阳水文水资源勘测队(以下简称“岳勘队”)。岳勘队管辖着长江流域上两个重要国家基本水文站——城陵矶水文站和螺山水文站,承担着长江流域中下游防汛测报、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监测、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任务。

  10月的一天,罗兴和岳勘队的同事们来到一个水文测验项目工地。经过一条船时,看见一位同事独自在船上装仪器和调试设备,动作十分娴熟。“他和我是同一批进来的,短短三个月就能独立把工作完成得这么好,了不起!”感慨的同时,罗兴心里也受到“不小刺激”——如果哪天单位把这样的任务教给我,我一个人能不能办好?

  回去后,罗兴暗下决心:学习必须得“提速”!之后,罗兴全力投入工作中,白天虚心向身边的前辈们请教,通过多听、多想、多做,不断加强学习;晚上回到家,继续翻阅着从学校带来的专业书籍,把白天用过的仪器设备原理放到书中找答案。罗兴说,那个时候娱乐活动不多,大量学习让他感到每天很充实,技能提升也很快。

  同事回忆,工作后的第一个国庆假期,他也不放过学习的机会。回家探亲期间,坐车到离家最近的水文下游局九江水文勘测,学习借鉴兄弟单位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方法。假期一结束,罗兴马上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07年,参加工作一年多的罗兴代表长江委参加第四届全国水文勘测工技术比赛的资格,最终在全国大赛上取得了综合成绩三等奖和测船测深、取沙及水质取样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比赛中崭露头角的罗兴更加刻苦钻研、求索创新。2011年,为备战第五届全国水文勘测工大赛,罗兴工作之余反复研读。最终,在这项全国水文行业最高级别的技能“比武”中,他荣获了综合第一名和一个单项第一的好成绩。

  “搞技术就不要怕动手”

  2009年以前,螺山水文站还是实行每年测流100次以上的连时序测站,由8人全年驻守,每次测流都需4个小时左右。为了精简测次,罗兴和同事们一起开展单值化分析试算,使螺山水文站在2009年成为长江上第一个实现流量单值化站,实现汛期驻守,枯季巡测,每年流量测次减少到30余次。这项技术获得了“长江水文技术创新一等奖”。

  同年,上级单位为螺山站配发了一台进口的Trimble(天宝)GPS罗经,该仪器能够解决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受铁质船体干扰,提高流量测验精度。为了实现仪器早日投产,罗兴和同事又马不停蹄地开展比测。由于该仪器在当时并没有使用前例可循,为了摸索仪器使用方法,罗兴将仪器随带光盘中的英文用户指南,对照着英汉字典,逐字逐句翻译。尽管翻译出来有些生硬,但是使用方法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走,我们试仪器去。”“啃”完上万字的英文指南后,罗兴兴冲冲带着同事一起上船比测。然而,测试结果并不理想。回到单位,罗兴又拿起仪器和说明书反复比对,并带着仪器再次进行比测。不料,结果仍是失败。

  同行的职工已经不抱希望了,但罗兴不愿放弃,他静下心来,脑海里不断回想一个个英文字母,推敲问题出在哪。“那几天甚至半夜也会惊醒,想着是仪器哪儿设置不对,然后一个翻身就从床上起来重新琢磨。”罗兴说。经过几天的反复推敲琢磨,罗兴重新调整了参数设置,并大胆再次进行测试。“26000立方米每秒,30000立方米每秒,40000……”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一次次比测通过,罗兴终于掌握了该仪器使用方法,解决了高水位期比测误差大的问题,将ADCP流量测验范围从20000立方米每秒拓展至55000立方米每秒,也为后面测站的使用提供了借鉴经验。

  在仪器研究方面,罗兴也越来越“大胆”,别人不敢碰的故障设备仪器,他偏偏迎难而上。他凭借经验判断,许多仪器的问题肯定是出在里面、不出在外面。遇到这类故障仪器,他第一个想法是:“拆”!

  一台价值26万的进口仪器信号时好时坏,他拆开后找出问题在内部一截二极管上,于是花3块钱在网上买了二极管换上并成功修复;一台仪器信号时有时无,给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他拆开后发现干燥剂全部卡在电路板上,于是买了两把钟表刷,花了一整天把干燥剂一颗颗清理下来,使得设备运转良好……

  “搞技术的人一定要动手,不要怕。仪器设备都要自己的工作性能,用心去使用,而不仅仅看作是工具,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罗兴谈到自己的经验,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职业幸福感。

罗兴(右)与同事分析水样 黎梦竹/摄

  “传承技术,也要传承精神”

  水文预报工作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其主要任务就是了解长江水情变化,为防汛抗旱、水工程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准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罗兴在管理工作中常告诫新来的年轻人,与数据一定要“较真”,“要真正沉到工作中去”。

  2014年,中游局承接某地山洪灾害调查项目。测量中,罗兴带着几个刚参加水文工作的年轻人,每天起得早、收工晚,吃饭也不定时。几个新人不免抱怨,觉得工作“太苦了”。有人问有没有“投机取巧”的办法,想让工作轻松些。罗兴语重心长告诉他们:“刚刚参加水文工作,一定要干得踏实。水文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干好的,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工作才会有收获。”

  在罗兴的鼓励下,团队凝聚力越来越强。罗兴回忆,2018年7月,受长江上游水情影响,中游江水含沙量大,这样的情况持续时间远超往常,达到了23天。由于含沙量的检测结果对下游河道影响至关重要,罗兴带领大家从早到晚连续工作了23天。

  此外,在完成防汛测报之余,罗兴积极研究长江中游干流河段螺山水文站、汉口水文站的径流及来水来沙等水文特性,并提出相关研究成果和建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调度、港口修建、航道整治与维护、滩涂围垦、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10余年来,从最基础的水位观测员,到泥沙室分析员、外业组长、内业组长等,罗兴几乎把测站里所有的工作岗位都干过一遍。“交办的事情不打折扣,百分之百做好,才能真正尽到保护长江母亲河的职责。”这句话被罗兴常挂在嘴边。他也将和千千万万的水文“尖兵”一样,继续守望长江、保护长江。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