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2015年全国劳模 | 胡双钱:以零差错铸就“飞机梦”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重访最美职工

劳模风采·2015年全国劳模 | 胡双钱:以零差错铸就“飞机梦”

来源:中工网
2019-04-27 08:12

中工网记者 李方

研发大型客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这个位于现代工业体系顶端的产业里,尽管手工工人越来越少,但他们却不可替代,即使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着独当一面的手工工匠。在我国也有这样一位手艺人——钳工胡双钱。

胡双钱,人称“航空手艺人”,一位坚守航空事业39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的中国顶级钳工。曾获全国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敬业奉献模范、上海市质量金奖等荣誉称号。

严把质量关 成为不可替代

“一定要把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这是胡双钱从第一天进入上海飞机制造厂(现上飞公司),老师傅们天天在耳边敲的警钟。师傅的话,胡双钱一直铭记在心。工作时,胡双钱时常带着本子、笔,蹲在现场做着各种记录,面对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的工作,胡双钱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请教,机械图纸绘制、工序编制、公差配合等都是胡双钱不断琢磨的内容。

有一次,胡双钱按流程给一架在修的大型飞机拧螺丝、上保险。晚上回想起来,他突然对“上保险”的动作感到不怎么踏实。凌晨3点,他又骑车赶去单位检查。当拆去层层外部零部件,看到保险出现时,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无论零件是简单还是复杂,胡双钱都一视同仁,核对图纸、划线打磨、完成加工、交付产品,每个步骤他都反复检查数遍,直到“零瑕疵”。正是因为这种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胡双钱曾连续十二年被上飞厂评为“质量信得过岗位”。2002年,他荣获上海最高的质量奖项——“上海市质量金奖”这一殊荣。

攻坚克难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2002年、2008年我国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先后立项研制,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再次被点燃。飞机在研制和试飞阶段,经常有特制零件、首制零件的加工任务,胡双钱也开始逐渐发挥作用。

为了让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民用机早日在蓝天上翱翔,他常常一周有六天都泡在数控机加车间里。在他加工的零部件中,最大的将近5米,最小的比曲别针还小。有时由于零件的直径小,零件定位直口的孔径更小,而孔径深度尺寸又较长,孔径的公差要求高,通常加工完孔径的内圆尺寸后,内径无法进行打表测量,也没有专用量具。胡双钱反复琢磨,找出了一种测量内壁尺寸的方法:用块规加上标准的圆柱销进行辅助测量,通过一次次打表测量,直到符合图纸的加工要求。

胡双钱不仅要按工作计划加工形状各异的零部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2014年年初,一日临近下班时生产调度急匆匆地跑到钳工班组,找到了准备打卡下班的胡双钱。原来,C919 大型客机项目平尾零件上,一个位于连接接头的小孔需要胡双钱进行加工,而直径仅1.6毫米。孔槽位置精度为0.15毫米,且是非平面加工;钻孔位置离上平面距离有50厘米,需要用戴长套筒的钻头进行加工。如此一来,加工精度很难保证。在困难面前,胡双钱定了定神,开动脑筋,寻找对策。一个个步骤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最后一个环节完成时,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然而,第二天清晨,上早班的同事看到了已经投入工作的胡双钱了。

勇于创新 自创“反向验证法”

胡双钱在工作中养成了一种习惯:工作前,先看懂图纸,了解工艺要求和技术规范;在接收零件时,先按照图纸检查上道工序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再动手加工零件。

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胡双钱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钳工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划线,在划线的过程中,胡双钱发明了自己的“对比复查法”。好比在一张纸上先用毛笔写一个字,然后用钢笔再在这张纸上同一个地方写同样一个字,这样就可以多增加一次复查的机会,减少事故的发生。

划线工序中的“反向验证法”也是胡双钱的自创。通常钳工在划线零件角度时,采用万能角度尺划线。复查时如果选择同样的方法路径,往往有差错也很难找到。胡双钱复查时则会采用三角函数算出划线长度进行验证。结果一致,就继续实施接下去的操作;结果不相符,那么就说明存在问题。多加一道验算增加了工作量,却保证了加工的准确和质量。

言传身教“授人以渔”作己任

工作理念是胡双钱多年工作经验的凝结。这么多年来,胡双钱带出的徒弟很多。胡双钱带徒弟,不是简单地手把手教怎么干活,而是点出关键点,让他们自己琢磨、领悟。他说,这样能让他们记住操作的关键点,快速掌握关键技术。作为“过来人”胡双钱深知,要培养出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先要拨正“头上”的这根弦,“手上”的活才教好。所以,面对刚入职对技能工人未来迷茫的“年轻脸庞”,胡双钱还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青年人答疑解惑。从他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作为一位长者的师德,更看到了他作为一名钳工的艺德,受人敬佩。他说:“企业文化需要传承,技术也同样需要传承。技术是自己的,更是企业的,企业造就了我们,为我们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我们展示技能创造了机会。我会毫无保留地把我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希望他们早日成为车间的顶梁柱。”

已经59岁的胡双钱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综合来源央广网、中国文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