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 谢元立 - 2015劳动者之歌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劳动者之歌 | 谢元立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15-04-27 07:19

【时代先锋】

原标题:一位技术工人的“转型升级”(主题)

——记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焊工谢元立(上)(引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彭冰

谢元立现场工作照。 杨旸 摄

他是亚洲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焊接机械手群的领军人物。

他开创了蓝领工人开发大型焊接程序的先河,使机械手的生命维度、应用领域大大拓展。

迄今为止,他率队开发出的焊接程序多达300余种,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他用一名技术工人的智慧,托起了纵横飞驰的中国高铁、撑起了“中国创造”的钢筋铁骨。

他叫谢元立,是来自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线焊工。他以20余年坚韧不拔的奋斗轨迹,为新时期技术工人勾勒出了立足岗位实现“转型升级”的瑰丽影像。

手工焊“状元郎”挑战“机械手”

现实和梦想的距离有多远?第一次踏进焊接车间实习时,谢元立的感受是:天地之隔!

“看那作业环境,工人从头到脚挂满黑黢黢的油渍,根本看不出个人样……”虽然一度后悔选择了职高,但将来还得靠手艺吃饭,谢元立开始渐渐沉下心来学习。师傅干活,他就在旁边看,师傅闲下来,就缠上去请教,一来二去,他看出了门道,也树立起人生新志向:“走技能成才之路,在工人堆里,也得混出个样儿来!”

1988年,谢元立职高毕业,考进长客焊接车间水箱工段。因基础扎实,他很快在同批新人中脱颖而出。次年,在全厂技术比武中,他一举考取“焊接状元”。受到荣誉的激发,那以后,他钻研技术的劲头更一发而不可收。

车间谁手艺好,他都要跑去观摩、请教。下班后,他到处踅摸边角废料,再偷跑到机加车间,用电砂轮打磨成坡口试验板,没日没夜地“玩命”练技术。“一对板得打磨个三四天,被机加车间老师傅发现了,还会被撵得满厂子跑——试验板来之不易,真当宝贝用,20cm长的焊缝,都得分成3段练。”谢元立笑着说。

1991年,车间要焊一批仅有1.5mm厚的不锈钢水箱,由于母材太薄,人人望而却步。谢元立一反常规做法,凭借精湛技艺,很快就“搞定”了整批水箱,把大家看得目瞪口呆。他“状元郎”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了。

1999年,长客开始大批量引进机械手,为筹建焊接机械手班,公司广张“英雄帖”。早已是“手工焊”大拿的谢元立,见识过机械手的焊接质量与效率后,备受震撼,执意报考机械手班。在考试中,他过五关斩六将,如愿以偿当上了机械手班班长,从此步入了一片崭新的技术天地。

开创蓝领工人开发大型焊接程序先河

转调新岗位没多久,谢元立发愁了:机械手虽焊得又好又快,但厂里每上新产品,都得花大价钱请老外重新编程。更关键的是,生产不等人,而且遇到一些特殊车型,老外编的指令也不符合生产实际,很多机械手因此被苫上防尘外套闲置一边,没活可干的班组成员不得不去支援手工焊……

“没指令,巨资引进的机械手就是一堆没有生命的钢铁,编程绝不能受制于人!”谢元立暗下决心,要像成为手工焊状元那样,当机械手焊接的行家里手。可这对于一个只有职高学历、连英文单词都不认识几个的一线工人来说,谈何容易!

“拼了!”从最基础的计算机原理开始,谢元立开始了艰难的自学之旅。他自费报考了计算机夜校和英语班,每天下班后,揣着干面包,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骑行十几公里赶往学校。白天在单位,只要机械手厂家的外国专家一来,他便成了“跟屁虫”,拿着小本子紧缠不放,不管对方脸多黑,也得问出个一二三来。

一次,谢元立千方百计借到半本翻译不全的机械手说明书,但人家给的借阅时间只有一个晚上。谢元立拉上妻子,通宵达旦抄了一夜,终于“复制”出一份,上班后,他再一个一个指令地试。就这样,4年间,没有一天按点回过家的谢元立,渐渐掌握了4种不同编程方法,并成功开发出一批小的自动焊程序,闲置的机械手又开始满负荷运转了。

不过, 机械手一遇到复杂焊缝,还得交由工人进行手工焊接。见状,拥有深厚手工焊功底的谢元立,决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开发大型程序,不仅要让机械手更大范围地将一线焊工从繁忙的岗位劳动中解放出来,还要力争达到手工焊不能实现的新高度!

谢元立首先把攻关目标对准了只有手工焊高手才能完成的转向架构架的环口焊接。“机械手焊个直缝还行,要绕过横梁、纵梁等障碍实现360度旋转焊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工友们议论纷纷,连外方专家也认为“不可能”。

谢元立不信这个邪,他“钉”在设备旁反复琢磨,左手端着编程用的示教器,一站就是一天,整条左臂又酸又胀,连吃饭端碗都觉得困难。“疯魔”般地死磕了15天后,环口焊接程序横空出世——输入该指令后,只见庞大的机械手操持焊枪,灵巧地完成了沿环口360度圆滑过渡,焊缝毫无瑕疵!

谢元立的成功,不仅填补了机械手焊接复杂三维曲面的技术空白,开创了蓝领工人开发大型焊接程序的先河,还为公司迅速提升产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制造能力最强的转向架研制基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闻讯,机械手的外国制造厂商更是异常兴奋,从此经常带客户到长客股份参观:“你们只要有像谢先生这样的高手,就能让机械手无所不能,把威力发挥到极致!”

让中国制造的轨道客车更安全

“通过调整快门和光圈,单反相机能拍出无限种效果的照片;通过不断开发新程序,焊接机械手也可以无限拓展应用领域。”怀着这份雄心壮志,谢元立带领工友们马不停蹄地挑战新领域,不断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长客制造”城轨地铁车的转向架横梁,80%以上是横梁管配纵梁的结构。因结构复杂,工人施焊时几乎看不到焊缝状况,兼之焊缝多为弧形,一直是手工焊接的重要难点,经常出现质量缺陷。为此,谢元立主动担当起开发相关机械手焊接程序的重任。

因生产周期紧张,谢元立只有15天时间,可正赶这节骨眼,他得了肾结石。疼得实在挺不住,去医院碎完石,他又回来硬挺着加班。半个月后,他如期编制出了总长超过1000步的大型机械手程序,达到了手工焊接无法企及的性能与质量标准,填补了公司又一项技术空白,在这道工序上彻底用机械手取代了手工焊。

目前,这一创新已广泛应用于北京15号线地铁车、香港地铁车、巴西EMU电动车组等项目的转向架制造过程中。2014年,该技术创新获得铁道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优胜奖。

在谢元立眼中,机械手设备的性能开发永无止境。十几年间,他先后编写出300余种焊接程序,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现在,长客股份部分城铁车转向架的自动焊比例已突破70%,动车组转向架的自动焊比例也已明显超过高铁技术转让国。

2010年,已成为央企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谢元立,光荣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2011年1月25日,谢元立第一次走进中南海,作为央企1000多万职工的代表,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次年,他又成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2014年12月29日,谢元立第二次走进中南海。这次,他是作为中华技能大奖得主,参加高技能人才座谈会,代表全国各行业技术精英,向党和政府提建议。

谢元立说:“人生的价值不是一两次耀眼的成功,而在于平凡岗位上的日积月累,我的目标是把转向架上所有关键焊缝都变成自动焊,让中国制造的轨道客车更安全、更高速!”

【时代先锋】

原标题:带领工友一起“飞”(主题)

——记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焊工谢元立(下)(引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彭冰

参加工作27年,谢元立获得的荣誉证书,摞起来有1米多高。其中,他最看重“全国劳模”和公司转向架中心颁发的“优秀建设者”两项,因为这都是对他“综合贡献”的褒奖。

“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作为一名班组长,我的价值不在于自身技术有多高,而在于能带领团队飞多高、能让这个集体为生产作多大贡献!” 谢元立说。

缔造亚洲“实力最强”焊接机械手班组

早在1995年,25岁的谢元立便成为长客最年轻的班组长——焊接车间水箱班班长。上任第一年,他就率领原本落后的水箱班创出“千个水箱无泄漏、万米焊缝无缺陷”的佳绩,把一个“烂摊子”变成了“领头羊”。

1999年,通过考试成为机械手班班长后,谢元立面临着全新挑战——虽然班员都是公司选拔出来的手工焊尖子,但与手工焊靠手法来控制品质不同,机械手必须靠指令来控制焊接,要想熟练驾驭这些指令,并在此基础上自己开发程序,所有人都必须“从零起步”。

“首先要突破外语和计算机两道坎儿!”谢元立以身作则,疯狂“充电”。同时,他在班组开办“英语角”,并将班组成员分成不同的编程语言学习小组,建立了“学习交流日”、接力培训等制度,还把自身经验整理编写成实用性很强的资料,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力争不让一个兄弟姐妹掉队。

“谢师傅是创新猛将,也是领兵帅才,在他带领下,机械手班钻研技术的风气,在整个公司都是少有的”,班组成员张东晓说。

班上的路征,勤奋好学,基础不错,婚后却变得无精打采,一反常态。细心的谢元立赶紧找他谈心,这才知道,路征因性格内向,遇到了家庭矛盾。于是,谢元立多次到他家探望,以大哥、师傅和班长等多重身份,帮助调解矛盾,让一度消沉的路征重新振奋起来。

2012年,谢元立的女儿上体育课时不慎摔折了胳膊。接到女儿电话时,谢元立正在指导班组成员全力备战“嘉克杯”首届国际机械手焊接竞赛,难以分身,只能将女儿推给了学校老师。而在他精心帮助下,6名参赛班友分别获得此次大赛第二、第三、第四名的好成绩。

“家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个吃饭睡觉的地方,班组才是他的家,机械手才是他老婆,徒弟们才是他孩子!”提起谢元立,妻子的语气中流露出一些埋怨。

谢元立把这个“家”打造成了一个明星班组——不仅50%以上的成员都具备了独立编程能力,而且陆续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1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5名、中国北车金蓝领3名、吉林省首席技师3名……这个班组,成为驾驭着亚洲最大机械手群的“最强实力”班组。

“不仅自身业务登峰造极,还能批量‘复制优秀’”

帮助班组成员完成了向“智能型”蓝领工人的群体转型之后,谢元立开始率领这支技术尖兵向生产难题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

2004年,长客股份引进高速动车组技术,车辆转向架构架的重要部件——侧梁焊接,成为制约生产的绊脚石。谢元立把全班30多人按职责分成不同的攻关单元,有的研究工装,有的编写程序,有的操作试验……大家各司其责,通宵达旦鏖战。

“疲劳困倦,加上长时间电弧刺激,大家总是双眼红肿,眼泪直流,我们互相调侃:这是咱机械手班独一无二的‘男儿泪’!”班组成员王太忠告诉记者,在谢元立指挥下,大家历经近两个月努力,终于用这男儿泪“泡”出了15种自动焊程序,一揽子解决了公司几乎所有车型的侧梁焊接难题,而且,无论工艺技术还是焊接质量,均超越了技术转让方。

10余年来,在谢元立带领下,机械手班合力攻关,集团队智慧先后完成了数百项转向架自动焊接程序的创新开发,为中国高铁的迅速崛起,扫除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班组也陆续获得了“全路创新示范岗”、“全国工人先锋号”等殊荣。

“不仅自身业务登峰造极,还能批量‘复制优秀’”,见到谢元立的巨大价值,不少人才猎头频频向他发起猛攻,屡屡遭拒后,又把目光盯上了谢元立创新团队,但同样饱吃“闭门羹”。大家对记者说:“作为国模谢元立的徒弟,像师傅一样忠诚敬业,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我2008年来到机械手班,班长面对面教授编程技巧,手把手指导操作技能,让我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成长,被公司破格评聘为三级操作师,实现了别人需要十几年才能达到的职业高度,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班长还为我筹借买房资金……” 张东晓告诉记者,他的志向就是像师傅谢元立一样,立足岗位,把自身智慧悉数融入中国创造的钢筋铁骨。

2010年,长客股份焊接机械手首席操作师工作站成立。作为站长,谢元立在每年带队完成数十项“立项攻关”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办职工夜校,把现场当作课堂,向更多的焊接工人普及机械手操作技术,相继为企业培养了100多名优秀“机械手”,使他们个个成为了助力“中国高铁”腾飞的忠诚战将。

带领团队一起实现技能报国的人生理想

2012年,谢元立担任掌门的焊接机械手首席操作师工作站,被人社部晋级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立足于此,谢元立对麾下团队提出了新要求——主动探索世界最前沿技术领域,在更高层次上向党和国家交上合格答卷!

为实现这一目标,谢元立带领自己的技术工人团队,积极与公司科研人员对接,融前者的丰富一线经验和后者的深厚理论优势为一体,“强强联合”共同开发高速MAG焊、激光复合焊等前沿自动焊技术在轨道交通装备上的实际应用。

“这是一种全新尝试,科研人员主导的项目非常超前,在他们指导下,我们掌握了大量新知识,站上了专业发展的新高度。”团队成员郭立明告诉记者,如今他们已与公司工业化部副部长邓钢和教授级高工常力等人联手,完成了超大型城轨车转向架的横梁自动焊程序开发,与焊接博士李凯的合作项目也已初见成效。

在全力问鼎技术珠峰的同时,谢元立还率队为提升公司转向架产量、使长客股份成功刷新又一项世界纪录立下赫赫战功——

2014年,长客股份要年产转向架7400台,此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具备如此生产能力。对于谢元立班组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一年内完成近两万个转向架部件的自动焊接,而为支援公司其他岗位,此时机械手班又从40多人减少到了21人。

任务重,人手少,面对难题,谢元立带领班组优化焊接程序、改进焊接工装、努力提高自动焊接占有率,通过一系列创新方法,使机械手每天有效使用时间从4小时提高到7小时、部分车型的焊接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确保公司顺利完成了增产计划。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作为省、市工会任命的“高技能传承师”,谢元立还多次组织开展跨企业技术交流与培训活动,深入其他单位进行现场指导,无私传授技艺。如今,他独立编写的《焊接机械手智能编程法》、《机械手焊接参数综合手册》、《浅谈如何提高焊接机械手的自动化程度》等实用教材和专业论文,已被众多同行视为圭臬,成为提升技能的宝贝资料。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谢元立表示,今后他还要努力带出更多优秀机械手,和大家一起实现技能报国的人生理想,共同为“中国创造”添辉增彩。

责任编辑:王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