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社评】对安全隐患“习以为常”是最危险的隐患 - 社评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社评】对安全隐患“习以为常”是最危险的隐患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11-02 07:01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对安全隐患“习以为常”是最危险的隐患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吴迪

  在不少生产安全事故通报中,“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词。说白了,就是有关企业和人员对安全风险的认识不足,甚至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这让危险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有的企业总经理移民国外常年不在岗、不履职;有的企业存在多处重大安全隐患,工人上班竟是“身处险境”……据10月29日央视报道,不久前,国务院安委办8个工作组刚刚完成今年第五轮次安全生产督查,工作组深入17个重点省份,聚焦矿山、消防等多个重点行业领域,检查和暗访了100余家企业单位,排查800余处问题隐患,23名企业“一把手”被处罚。目前,当地有关部门已责令相关企业限期整改,并对其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违规同时开放两道煤气排水器阀门,煤气外泄隐患大,而这样的排水器有34个;吊运“钢包”通道邻近区域建筑物的门、窗朝向吊运通道,“钢包”一旦发生罐体倾翻、倾覆事故,将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岗位人员图省事,将生产泄漏积水引至“必须保持干燥”的高炉炉基回水槽内……

  看着工作组发现的上述安全隐患问题,有些安全生产常识的人会惊出一身冷汗。分析工作组发现的问题以及以往相似案例,有一个共性问题应引起关注,即相关企业管理者及岗位工作人员对安全隐患表现出一种习以为常的样子。在不少生产安全事故通报中,“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词。说白了,就是有关企业和人员对安全风险的认识不足,甚至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而这无疑是最危险的隐患——“视隐患为正常”即是与潜在的危险共处,这让危险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这种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主要缘于日常的惯性积累。比如,从生产设施的设计、安装到后期管理,缺乏安全生产意识,留有隐患还全然不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落实不够,安全生产的意识淡漠,自己糊弄自己,“制度是给上面检查看的”“大家都这样”;安全培训制度未落实,工作人员长期缺乏专业的安全操作指导,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长期实施不符合标准规范和设计的操作;对其他地方或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无动于衷,不能从他人的教训中举一反三、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继续在“不会有啥事的”的麻痹中混日子;相关的检查走过场,大家“你好我好”,放任隐患的长期存在。

  保障安全生产,防范“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相关规范、标准。比如,不久前修订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其中的规定大到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小到规定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等,十分翔实。再如,根据矿山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方可上岗作业。此类细致的规定还贯穿于更多行业企业的安全规程、行业团体标准和推荐标准中,以及不少地方的地方规章和政策中。

  为了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各级有关部门做了诸多工作。比如,去年4月,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启动,聚焦风险高隐患多、事故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组织开展安全整治。

  种种努力都致力于提高企业应对安全风险的主动性和应急能力,在源头减少事故隐患和发生概率。但相似事故一再出现,显然是有些企业将安全生产的警钟当成了耳旁风。这提示有关方面,在监管和整治的针对性、落实度、常态化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生命安全经不起掩耳盗铃。一起起生产安全事故,代价足够沉重。因而,从以往事故中吸取教训,绷紧安全生产的弦,确保每一项安全规程都能得到有效执行,确保每一次安全检查和整改落实都不走过场,这实在不是什么高要求。

  “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在安全生产问题上,我们不能允许任何企业及人员有任何的麻痹、侥幸。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