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一位“三冠王”老院士的科研情怀
//www.workercn.cn2017-01-09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更多

  新华社南京1月9日电 题:一位“三冠王”老院士的科研情怀

  新华社记者凌军辉、朱筱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在含能材料领域贡献突出,曾于1993年、1996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9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再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成为罕见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冠王”。

  27项发明专利、14本专著、100多篇论文……82岁高龄的王泽山科研硕果累累,本可颐养天年。但近20年来,他主持了82个攻关课题,每年出差半年以上,多次参与野外含能材料实验,一门心思执著于科研。

  “他搞科研的劲头之大,年轻人都赶不上!”

  头发乌黑、身板挺直、声音洪亮……记者见到王泽山院士时,很难相信这是一位82岁的耄耋老人。

  王泽山1935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岁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从此,研究含能材料成为他一生最大的爱好。

  “王老搞科研的劲头之大,年轻人都赶不上!”王泽山团队成员堵平副研究员告诉记者,研究含能材料经常要选择极端条件去户外做实验,“一次他带着我们在包头做实验,零下27度,摄像机都开不了,他却坚持了一周,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王院士没有什么爱好,如果有,那就是研究理论和做实验。”王泽山的秘书廖昕说,老人现在每年仍有一半时间在出差,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他周末很少休息,也没有星期的概念,说起时间都是几月几号。”

  在王泽山看来,坐在办公室里看数据和到一线做实验,过程和结果都不一样。“况且,含能材料实验比较危险,我做了几十年,有些经验,到现场也放心。”

  科研上如此“拼命”,生活上却很“将就”。在王老的办公室和家里,储存了不少方便食品,这经常就是他的一日三餐。“我对生活没什么要求,能吃到盒饭就很好了,忙起来不吃饭、不睡觉也没问题。”王泽山说,小时候吃过苦,青年时爱运动,才有一副好身体长期搞科研。

  “他遇到难题从不绕路,也不走老路”

  含能材料发射源理论与技术一直是国际军械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王泽山瞄准这一领域攻关,连续思考多年,独创设计出补偿装药的理论和技术方案,建立了“最高压力低、做功能力大”的弹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发展新一代武器装备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遇到问题不绕路走,凡事多想一步,就可能做出原创科研。”在王泽山看来,如今遇到难题时,很多人会习惯性地去参照国外的解决方案和研究进展,但他总希望走一条自己的路,做出超越国外水平的原创成果。

  弹道研究以前全部靠手算,王泽山独创了火药装药设计算图,把很多复杂的函数关系转化为简单明了的图表,大大简化了计算量。他还提出和发展了含能材料“设计”“燃烧”“能源利用”等一系列理论,提升了中国这一领域的基础科研水平。

  “我们有时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王老从不简单否定,而是和我们一起耐心分析利弊。”博士生刘志涛说,王院士年纪虽大,但脑子很活,经常提出一些“脑洞大开”的新点子。

  比如,王泽山跳出传统思维,在装备结构不做大变动情况下,通过提高能量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武器射程。目前,这项“发射能源模块装药”技术的弹道性能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同类武器。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