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公交免费”期间的公交人
//www.workercn.cn2017-01-05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阅读提示]

  在单双号限行背景下,2016年11月16日至12月31日,石家庄市实行了公交免费出行。激增的客流使整个公交系统立马进入一种高强度运行状态。

  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石家庄市6709名公交司机和6000多名后勤保障等人员全部取消公休,全部226条线路的车辆满负荷投入运营,61条线路延迟半小时收车。

  他们,面对激增的客流,是如何穿梭于城市,把每一名乘客安全送达的?

  2016年12月中下旬,记者在石家庄公共交通总公司协助下,深入公交运营一线全程跟访,了解和记录下了这群自称“公交人”的点点滴滴。

  一群“在路上”的人

  2016年12月13日,阴。

  凌晨3:30,樊建英止住刚刚响起的闹铃,冷水洗脸,穿衣开门。

  从樊建英家到位于石家庄南二环建设大街交口的公交车始发站,有11.2公里。

  作为一名公交司机,她这天盯班的头班车4:50发车,而她,必须在整个城市苏醒之前,提前40分钟到岗进行安全检查。

  在整个石家庄全部226条公交线路中,“醒来”最早的是2路和6路两条线路。42岁的樊建英正是驾驶2路公交车的45名公交司机之一。

  4:50,发车。

  在我们身边,一年365天,公交车永不停歇。樊建英的路队,上午班的司机要开3个循环,下午班的则要开4个循环。一趟循环下来,最快也要2个小时。

  1994年开上公交车的樊建英,已有17年没有请过一次病、事假。她亲历了石家庄公交车从汽油车到柴油车再到天然气车的环保之变,讲得出其中每个细节。而女儿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路成长,多少人生中的“第一次”,她这个当妈的竟都错过了。十几年来,一家三口连一次外出旅游都没有。

  “开早班车,我出门了,孩子还没醒,都是她爸送她上学。下午班,等我回到家,孩子睡了。到现在有什么事,孩子都是和她爸说,她爸再告诉我。”当妈的提起这个,心里有点不好受。

  可不能送女儿上下学的樊建英,却经常受到其他家长的托付。“把孩子送到公交上,跟我说一下,让孩子记着从哪儿下。”每一回,樊建英都会把被托付的小学生留在自己身后,到站后一直注视着小家伙下车。

  7:20,运河桥客运站。

  早高峰的站台已经人头攒动,冯德鹏驾驶的131路车尚未停稳,等车的乘客呼啦一片跟了过来。公交免费期间,早晚高峰期的乘客较往常翻倍地增多。

  在车厢的一片嘈杂声中,冯德鹏早晨发车时塞到座位后头的一瓶热水已变得冰凉。几个小时里,始终没见他喝上一口水。问他是不是一直开车顾不上,他说也不是。

  “到了终点临发车时有个空当,可以抿一口,别的时候可不敢喝——没法上厕所啊。我能半道儿撂下乘客说我下去方便方便吗?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很少喝水。”

  运转在线路上的公交车不能随便停,这是公交司机一条铁的纪律。但他们却并不是铁人,他们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有家人,有生活。

  相比之下,有时候不能上厕所都是好克服的小事。

  2012年9月的一天,冯德鹏驾车刚回到路队,负责人就火急火燎地冲他喊:“赶紧给你家回电话,家里着火了!”

  冯德鹏这才发现,一直处于静音状态的手机上有好些个未接电话。

  “开公交是个大责任,一车人的安全落在你一个人身上,就算手机调成震动,震起来你不也跟着走神?所以我干脆就不让它响……”冯德鹏淡定地说。

  可那一回,他无法淡定了。

  冯德鹏的父母在外地,他平时和爷爷一起住。老人还好吗?给陌生的未接来电号码回过去,电话那头是邻居。一听是他就大声质问起来:“你怎么不接电话?家里老人烧成什么样了,也找不着你,有你这样当儿孙的吗?!”

  “后来才知道,火灾是家里液化气胶皮管老化造成的。多亏邻居发现得及时,才没酿成大祸。等我到家一看,爷爷坐在沙发上,浑身烧得黑漆漆的,裤子也烧没了。帮忙救火的邻居岁数也大,俩老人竟然谁也没想起来打120叫救护车。最后还是我背着爷爷跑着去的医院……”在131路队的办公室,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平时大大咧咧的冯德鹏也有点唏嘘了。

  可即使经历了这样的事,冯德鹏只要上了公交车,依然会把手机静音。“开公交,任何时候不能因为个人的事停车、分神。”

  2016年12月13日,23:00。

  郭艳彬驾驶1路公交188号车驶离谈固站站台。

  这是这条东西穿越整个石家庄市区的公交线路当天最末一班车,零星的乘客散落在车厢里昏昏欲睡,郭艳彬把着方向盘,不敢有丝毫懈怠。

  188号车在全省公交系统赫赫有名。早在1983年,这个车组就被团省委授予“共青团号”的荣誉。在石家庄,所有公交车的自编号都是随车报废的,只有188号和6路的230号两个车号作为先进典型被永久保留下来。

  能驾驶这样的公交车,不用说也是一份特殊的认可。45岁的郭艳彬,就是省、市两级劳动模范。

  因为这份特殊的荣誉,加之家住市区,郭艳彬每年都主动要求排除夕的夜班。

  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意味着当大多数人阖家团圆共享天伦的时候,她要一个人坚守在方向盘前。

  事实上,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2009年的暴雪,或是每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在这座城市里,都有成百上千普普通通的公交司机,和郭艳彬一样,坚守在小小的驾驶席上。

  2015年的除夕夜,郭艳彬开着空车经过人民广场,鞭炮烟花声中,繁华的中山路街头彩灯闪烁,她的心头到底还是泛起一点寂寞。

  就在这时候,停车到站,上来一家三口——显然,这是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在外头吃完年夜饭往家赶。“一上车,一家三口就对我说:师傅,大过年的您还在值班,您辛苦了,我们给您拜年了。”

  回忆这一幕,郭艳彬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值了!一年365天,有人坐车,我们公交司机就有价值;有人肯定公交司机,我就光荣。”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