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印发文件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老师诟病现行的职称制度,说真正搞教学的很少评上,学术论文成为不少想要申请高级职称老师的突破口。然而,在日常教学中,他们忙于讲课、备课和相关调研,都在钻研自己的本职业务,没有过多精力来进行论文写作。一些人为评职称,干脆连发低质量论文甚至找枪手。(9月10日北京青年报)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评价导向是让老师去写论文、搞科研,确实存在过分强调论文的倾向。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再高,学生再优秀,但如果没有在教育部门认可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也只能是望职称兴叹。于是,为了评上职称,不少人只能“变通处理”。这些论文的质量如何,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让职称论文乱象丛生、带火了期刊论文买卖市场倒是不假。人社部、教育部此次推出的职称制度改革,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无疑给被职称论文困扰的广大教师带来了福音。
不过,想要撼动职称论文的硬杠杠,尚需管理部门出台实施细则,防止地方人社和教育部门将其异化。现行《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并没有明确的论文要求。比如,申报高级教师,只要求他们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本级教育教学任务。但在一些地方人社和教育部门的实际操作中,论文则变成了一道“硬杠杠”。申报高级教师必须要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公开刊物上发表本学科研究论文1篇,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本学科研究论文2篇。如没有上述论文,则需正式出版过相关专著或译著,参加编写3万字以上的教材或教参,等等。如此“延伸”,显然不尽合理。
人社部、教育部此次改革给出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同样没有对职称论文提出要求。以高级教师为例,和《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相比,要求申报人“有指导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这样的要求很可能会被地方人社和教育部门异化成论文。通过职称制度改革引导让教师将精力放到日常教育教学上,提高教书育人水平,需要的不只是原则规定,还应有可操作的细则,并且还要有后续的监督保障制度,以防止“新瓶”里装的仍然是“旧酒”。
谨防产业调整“硬杠杠”变软 2010-07-15 |
工人日报社评:谨防产业调整“硬杠杠”变软 2010-07-15 |
光明日报:且看“师表”之新解 2009-01-06 |
光明日报:且看“师表”之新解 2009-01-06 |
“送钱需排队”是一颗毒瘤 2012-05-08 |
张卫斌:严格还是放水,是一道师德考题 2015-08-11 |
连海平:拆掉路障,教师“大礼包”才更实在 2015-09-08 |
以改革的姿态向教师们送上祝福 2015-09-09 |
“小学教授”彰显教育现代治理能力 2015-09-10 |
高 路:中小学教师,离“教授”究竟有多远 2015-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