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以改革的姿态向教师们送上祝福
//www.workercn.cn2015-09-09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更多

  小学老师也能当教授,论文不再是硬杠杠,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有人将此次改革总结成“五大红利”,有人说“这是给1270万中小学教师发出的大礼包”。

  长期以来,“职称”被广大老师视为最闹心的关卡之一,对基层一线老师而言尤为如此。整天围着学生转,上升通道却狭窄;职称最上是“副高”,发展“天花板”低;就算实际教学受欢迎,科研论文也会成瓶颈;行政权力干预评定,暗箱操作有失公平……这些面临的问题,恰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显然,改革释放的红利在于扫清障碍,改革撬动的杠杆在于保障公平。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以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例,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相关意见,并在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启动了试点工作,2011年试点扩大,今年8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全国推开。其实,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就提出,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可见,从改革的角度来观察,以试点带动推广,以制度建设落实深化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公平性、公开性、均等性更可期了。

  当然,社会上也不乏有这样的声音,如“职称评聘本身就是恶的”“增加中小学教师的正高评聘,简直是火上浇油”“最好的改革就是废除职称制度”。不得不说,职称评聘是对业务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系统性的专业评价标准。当然,在实施评聘过程中,由于制度安排、程序操作、指标设置等问题,有失公平、有失透明的现象的确存在,也给不少老师带了困扰甚至伤害。但是,应该看到改革措施的纠偏作用和其中释放出来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它切实用实际利好表明“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是教师”。

  我国第三十一个教师节就要到了,以怎样的姿态向广大教师们送上祝福,政府显然是用改革力举在行动着。这不仅仅是一次只惠及中小学教师的改革,更是促进社会起点公平的改革。读懂了这层改革涵义,“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青春年华如此狼狈”的无奈之叹将减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也能逐步实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