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国际

西部大开发的新阶段

吕德文
2020-05-22 14:20:04  来源:环球时报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国家生态安全、重点领域改革、民生措施、政策支持等方面,出台了36条举措,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多年前的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西部大开发正式实施。20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获得了巨大发展机遇。西部的GDP年均增速达8.9%,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观,生态建设成绩斐然,西部地区的人民群众将和全国人民一道,于今年实现全面脱贫,共同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在这个意义上,西部大开发客观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过去20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的重要经验,需要在新时代延续和强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初,正处于世纪之交。彼时,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为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过去20年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搞好基础设施,重视生态环境、科技教育、完善市场体制,这在缩小中西部差距,有力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近些年来,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攻坚战之所以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是建立在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影响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持续努力的基础之上的。

  如今,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但已经大大缓解。东部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有较多的经济剩余惠及中西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都有了根本改观,有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西部地区不再是包袱,而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近年来,西部地区通过调整结构、产业升级、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实现了西部经济发展从追求高速向追求高质量的转变,也为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契机。

  从国际形势上看,西部大开发的20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成长为全球GDP第二大国的20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过去一些年来,重庆等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已经成为内陆改革开放的高地。进入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的逐步深入,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将更为凸显。新时代,“中国制造”将不再单纯依赖于东部沿海地区,广大西部地区也将在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中承担重要角色。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形成,不仅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也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过去20年来,每每遇到国际经济动荡,中西部地区及广大农村地区总是起到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当前,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还未结束,疫情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不可估量,中国必须做好应对世界格局深度不确定性的准备。在这个意义上,西部大开发将在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再次发挥战略回旋空间的作用。(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 中工时评:努力破解“农民工老龄化”带来的建筑业用工荒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走高,已升至40.8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24.6%。与之相对的是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32.9%下降到2019年的25.1%。

  • 中工时评:应对“招而不聘”的用工寒冬需做好“两个准备”

    “招而不聘”纸面上招工、“休眠式”生产熬冬、保守性储员、普遍降薪、裁员减负……据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在粤、闽、辽、豫、湘等多地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失业率飙升,我国经济虽然已率先复苏,但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多地企业仍面临生产困境,用工意愿和规模下降,求职难度加大。

  • 中工时评:签约何须仪式!

    这两天,《半月谈》的一篇题为《一个项目签3遍,复工复产像表演?》的批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