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国际

“西方对华疫情舆论”并不统一

王义桅
2020-05-08 09:16:43  来源:环球时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欧洲对华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讥讽和抹黑中国,比如德国《明镜》周刊在封面报道中说新冠病毒是“中国制造”;接着到了欧洲也开始遭受疫情冲击,既求助又警惕中国;等到疫情进入全球大流行后,欧洲开始借助疫情反思中欧关系与全球化。

  回顾这些阶段,欧洲围绕疫情的涉华舆情贯穿着以下几个突出特点。第一,仍然死盯5G和“一带一路”不放。例如3月底时就有欧洲议会议员质疑中国对意大利及东欧国家的援助是否会和“一带一路”挂钩,中国对荷兰的口罩援助也被怀疑是要拉拢荷兰,使其帮助中国反对封禁华为5G。

  第二,尽管如此,欧洲仍然更关注自己内部,没像美国那样天天盯着中国一举一动。大部分欧洲国家学者讨论的重点还是放在欧盟上,比如欧盟团结受到何种冲击,能否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推动一体化?欧盟经济发展受到多大程度打击?欧盟及其成员国的人权价值观在疫情下能否得到坚持?等等。

  第三,民间的态度相对温和,欧洲国家社会没有出现大范围针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过激言行,没有普遍的反华情绪。

  正因欧洲的涉华舆情与美国有很大不同,因此不能简单混淆,不能笼统称之为“西方对华舆论”。尤其面对欧美关系“一直接受重症监护、依靠呼吸机维持”的局面,明确欧美对华疫情舆论之异同就更重要了。

  具体而言,疫情下欧美对华舆论有“五同”:

  一是警惕所谓供应链过于依赖中国的“风险”。地缘冲突有多种表现路径,围绕供应链产生的冲突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二是指责中国疫情不透明耽误它们抗疫。少数欧洲政客也跟风美国怂恿起诉中国,搞“庚子赔款”闹剧。上月,欧盟对外行动署甚至发布了一份关于疫情虚假信息的报告,指责俄罗斯和中国“官方支持的消息来源”散布针对欧洲的阴谋叙述和虚假信息。三是鼓噪“赎罪论”,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疫是弥补之前的过错;四是警惕、拒绝中国体制吸引力,指责中国借抗疫提升国际影响;五是指责中国趁机大赚一笔,炒作抗疫物资质量不合格,甚至指责莲花清瘟是假药。

  疫情下欧美对华舆论又有“五异”:

  一是欧洲国家政治和经济精英大都强调不能以“零和心态”看待欧中关系,否则将陷入美国式的“脱钩”逻辑,导致增长和贸易成本上涨、大面积失业并破坏国际供应链。二是拒绝污名化,虽有个别例外案例,但总体上尊重世卫组织不以地名、动物名命名病毒的规定。三是支持多边主义,比如在对世卫组织的态度上,谴责美国断供WHO,赞赏中国捐款;四是较之美国担心中美权力转移,欧盟更担心的是中国抗疫援助破坏欧盟团结。五是美国担心中国输出体制影响,鼓吹疫情为美欧联手对付中国提供契机;而欧盟强调疫苗研制的开放创新,强调疫苗必须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反对美国的垄断倾向。

  夹在中美之间,欧洲对华心态的两面性凸显,越来越矛盾,越来越保守。拿中国说事儿,借此推进欧盟的战略自主性可能成为某种常态。尽管精英层面视疫情为管理型安全问题(safety)、倡导国际合作的声音仍然占优,但视疫情为防御性、自保性安全问题(security)的声音日益强烈,呼吁反思全球化、重置欧中关系的势力在抬头。在这个意义上,新冠疫情强化了欧洲对华“制度性对手”定位,对此我们需要高度警惕。

  但鉴于美方为了一己之私甚至一小撮政客的政治利益不断挑动中美关系,不管为了眼下建立抗疫统一战线,还是为了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稳定,从法制、情感上争取欧洲都非常关键。

  求同存异,这一国际关系中的传统政治智慧,对于推动中欧关系发展仍然极为重要。比如双方对于改革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有着共同认知,可以加强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卫生伙伴关系网络,将世卫组织的重要性提升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程度;中欧共同倡议联合国特别峰会,讨论抗疫国际合作,反新贫困、新歧视、新不平等;中欧加强合作研究,共克疫情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如此等等。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