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240斤的胖子:开着我的小面,再流浪20万公里(图)
//www.workercn.cn2017-09-14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常年痛风、睡觉用呼吸机的旅行一点都不苦

  说起自己这辆说走就走说睡就睡的“房车”,王耀平津津乐道于他的改造和设计。他说,到野外后体会最深的便是,有水有草的地方很美,但那种电视上两个树之间绑上一个吊床,优哉游哉开始在绿茵下打盹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一层层的苍蝇,根本就无法安然入睡。野外露宿,最重要的便是防蚊蝇。”不过王耀平没有像一些自驾行驴友那样给自己的车安上厚重的铝合金纱窗,而是只用几块钱的尼龙搭扣就解决了烦恼。“就是那种带背胶的尼龙搭扣,一面粘在车门和后备箱门的上方,然后扯上蚊帐,把另一面再粘上,非常牢固而且拆卸方便,也不占地儿。”王耀平得意地说,“有人从广播上听说了我的做法很不服气,专程来看我的车,看完沉默半天,然后说了一句,‘就这么简单啊?’其实就这么简单。”

  解决了蚊虫的侵扰,也并非就能达到想睡就睡的境界,面包车上想挨过寒冷的夜晚而不着凉、扛过酷热的午后却不中暑谈何容易。但王耀平说:“最高零上40摄氏度,最低零下6摄氏度,我都能睡着。”零下6摄氏度不是王耀平去过最冷地方的室外温度,而是呼吸机能正常运转的最低温度。

  春夏秋冬的夜晚其实都很寒凉,直接睡在通风的车上,把口鼻暴露在外,一般人的身体都难以承受。但这时的王耀平的被窝却非常温暖,说起来这主要得益于他自身的一个“劣势”——呼吸暂停综合征。

  “我和别人不一样,为了防止呼吸暂停,我睡觉一定要使用呼吸机才行,呼吸机的管子有1.8米长,我整个人先钻进睡袋里,然后把呼吸机管子的进口放在睡袋外面,其余的管子都在睡袋里面,这样的话,管子和里面的空气都会被睡袋焐暖,最终被我吸进来的气都是热乎的,睡袋里面又相对封闭,形成一个非常温暖的空间。”所以只要呼吸机能用,他便能随时随地进入梦乡。比起寒冷,酷热的天气更容易应对,封闭的汽车里闷热难耐,但打开车门,掀开后备箱门,粘上纱窗,一个铁皮“凉棚”就完成了。

  关于“蜗行一号”上的饮食,曾和王耀平一起旅行过的陈先生说:“一次我们20多人坐大巴车在陕北游玩,老王跟在我们后面,中途休息的时候车停在了没有人烟的地方,结果老王从车上给我们变出了八杯咖啡。”王耀平听了笑道:“虽然咖啡是速溶的,但我车上的食材和碗碟绝对够请八个人在野外吃饭,还能做四个热菜、四个凉菜、一个烤肉。”

  能做出如此阵仗宴席的车上,却并没有冰箱和一些方便食品的痕迹。“车就这么大,还放个冰箱?太复杂了。我车上始终不断的是腊肉、鸡蛋和各种各样的调味酱,我也从不买方便面或是挂面,车上的主食就是大米和白面,想吃新鲜的肉和蔬菜每到一处都可以买,乡下更新鲜便宜。”王耀平还有一块大木板,晚上当床,平时做桌子,一边搭在后备箱里的储物箱子上,一边用三脚架支撑,便可以从容地切菜、做饭、炖肉、烙饼、包饺子……有时候还会在路边支起来,放好杯子、装好普洱或是铁观音,等热水烧开,就沏上茶。“谁路过想喝一杯就一起坐下喝喝茶聊聊天,总能碰见有意思的人。”

  车上生火太麻烦,王耀平的能源主要靠车顶的太阳能电池板,除了电炒锅,手机、呼吸机、洗衣机等其他设备的用电也都一并解决了。野外做饭也需要一些小技巧,王耀平说一些便捷的美食也是他在路上学来的。比如,一次王耀平的车开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山附近,看到哨所里有两个小战士在做饼吃,“他们就拿一些面,打两个鸡蛋,放了一些盐和葱花,和在一起变成一个湿乎乎的面团后,放在锅中间,再用铁勺一压,就成了一个饼。我觉得这个挺好啊,我还给它取了名,叫老山压饼。”

  王耀平的速食美食经还远远不止一个“老山压饼”,他总想着未来争取出一本速食食谱,“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蜗行食谱》,就教你如何用有限的工具和食材最快做出美食,绝对实用”。

  可是“房车”的吃住行再方便,洗澡怎么办呢?王耀平说:“这么说吧,我和朋友在罗布泊湖心洗过澡。”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