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尹才华:“在一起,走到哪都是家”(图)
//www.workercn.cn2017-09-1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调入新疆工作的湖北援疆干部第一人尹才华

“在一起,走到哪都是家”

尹才华正在为学生授课。李芳芳摄

  从江汉平原到西北边疆,从援疆支教到举家迁居兵团,他是通过援疆进而调入新疆工作的湖北援疆干部第一人。他叫尹才华,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八团学校教师。

  “孩子们听课很认真,我能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学习知识的渴望”

  尹才华今年46岁,之前是湖北省潜江市园林一中的语文教师。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湖北潜江市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八团。2012年2月底,尹才华被选派到八十八团学校进行一个学期的支教,成为一名援疆教师。

  兵团第五师八十八团位于中哈边境,天山深处,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境内。刚到这里,对于常年生活在江汉平原的尹才华来说,无论是生活作息,还是饮食习惯,都需要时间去适应。

  八十八团学校是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全校500多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1/3。因为缺乏师资,学生的语文尤其是古代汉语学得很吃力。

  “孩子们听课很认真,我能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学习知识的渴望。”尹才华擅长在课堂上讲故事,一篇文言文,他会以故事和表演的方式讲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效果非常好。就这样,孩子们很快喜欢上了从湖北来的尹老师。

  时光飞逝,转眼间半年支教期满。因为表现过硬,学校和同学们都舍不得他走,恳请他留下来。“学生是我最大的牵挂。”就这样,尹才华留了下来,继续在兵团援疆3年。

  八十八团是个多民族聚居团场,生活着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为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尹才华经常深入连队、牧区进行家访。哈萨克族学生得尼拜尔家有四口人。父亲一年四季逐草放牧,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母亲则住在团场亲戚家,给她当“陪读”。在内地,家长“陪读”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兵团,有的牧民因为条件所限,常有让孩子辍学从牧的念头,更别说“陪读”了。得尼拜尔的家人能克服困难让孩子读好书,尹才华感到很高兴。

  湖北省援疆干部普遍开展“双结双促”(结对子、结亲戚,促民族团结、促长治久安)活动。尹才华主动与得尼拜尔家结对子、认亲戚,为促进民族团结尽心尽力。得尼拜尔汉语基础不太好,尹才华就“开小灶”,帮她和班上另几名少数民族孩子做专题辅导。

  “有尹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我变得更自信,对未来有了更加美好的期待。” 提起尹才华,得尼拜尔满是感激。几个月下来,得尼拜尔进步很快,语文成绩进入班上前几名。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