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请你把没走完的路指给我,让我从你的终点出发”
//www.workercn.cn2017-09-0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张子培”这3个字,与其说是张子培一个人的名字,毋宁说是一群迄今两代陵园看护人的集体符号。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建立以来的近40年过程中,张子培只是先后几十位守陵职工的一名代表而已,“在我之前,有老一辈的田秀兰老人、陈会香老人、李友权老人等一批前辈,他们不仅是烈士陵园的创建人,而且也是陵园的管理者、看护人。”

  张子培说,田秀兰、李友权、陈会香他们几位是烈士陵园创建的历史见证人和参与者,早在1979年就开始了烈士陵园的建设。

  “尤其是田秀兰和陈会香,两位老妈妈是当时陵园里仅有的女同志,她们担负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辛劳、恐惧和艰难。”

  “在李友权、陈会香两位老人退休后,他们的儿子李志林从部队复员,又来到陵园工作,沿着父母的足迹继续前进。”

  7月26日上午,69岁的陈会香坐在自己的小商店门口凝视着一批又一批身着“六五式”军服的老战士前来祭奠自己的战友。

  原陆军12军36师107团1营1连3排9班老战士李习玮来买东西,他得知陈会香曾经参与埋葬烈士的事迹后,两人就买和卖发生了以下对话:

  李:“我买东西,每样要加价两块钱。”

  陈:“我不要,我有工资。”

  李:“这种(子弹形状瓶装)酒定价是320元,我给400元。”

  陈:“我不要。”

  一番争执后,最后按标价达成交易。

  两人嗓门都不小,推推搡搡,如果不知情,会以为他们在为价格高低争吵——

  但,他们两位的确是在为价格高低而争吵!

  待几位老兵走了,陈会香咕哝道:“我不能多收,当年他们死了这么多战友,又是为哪个?”

  张子培来陵园工作的1996年,陈会香刚好退休,老人是1964年参加工作的。

  麻栗坡烈士陵园是1979年年初开始筹建的,当时陈会香和丈夫李友权就来参与了,“我是从县一建司调来的,孩子他爸会凿字,陵园要有人打(凿)墓碑,他也来了。”

  从1979年到1996年,陈会香为陵园服务了17年,但退休至今,她一家依旧在为烈士服务。

  麻栗坡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李明宏告诉来访者,“逢年过节,老人把饭菜做好,要先背上山献祭烈士,然后才回家吃饭,每年清明,她不给自己祖宗烧纸化钱,但一定要给烈士烧香烧纸,这些花费都是她自己掏的。”

  一年前,李明宏是县民政局局长,对陵园、对陈会香一家的情况十分了解。

  “过春节,我先背8个菜上陵园献祭烈士,然后再回来献我家的老祖公,最后我们一家才开吃。”陈会香自己也印证了李明宏的说法。

  老人对牺牲的年轻战士用了一个最形象、最动情、最伤感的词汇。

  这个词汇是“小笋子”。

  她说:“他们才十多岁就死了,是刚长出来的‘小笋子’。”

  “小笋子”一语在这个上午被老人提过12次!

  1984年暮春,这个陵园被扩建。

  基于当时的形势,时为县民政局副局长的田秀兰被分配的工作为“重点负责烈士安葬”。

  墓穴在当地叫“井”。

  “烈士台进深3.2米,墓的间距是2.2米,井长2.3米,宽90公分,深1.1米。”82岁的田秀兰记忆十分清晰。

  据老人回忆,当时陵园有16人,大家都加班加点工作,没有人有任何怨言。

  张子培坦承,他所以能坚持21年,并且还要坚持下去,一则是用景仰、崇敬、虔诚的心来从事服务烈士和烈属的工作,一则也是受到田秀兰、陈会香这些老前辈的影响。

  “田妈妈说,她和陈妈妈天天都为烈士哭,她52岁半就退休,提前了两年半,不是工作太苦太累受不了,而是哭不得了,老人告诉我们,她不是苦不起了,而是哭不起了!”

  “两位妈妈不分昼夜地在陵园忙碌,大爱义薄云天,是她们的事迹感动了我。”

  “现在陵园所取得一点点成绩,首先是县委、县政府很重视,其次是县民政局投入很大,领导很支持的结果,此外也是在陵园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大家一起奋斗得来的。”

  他说,“陵园管理所目前有在编工作人员12人,还有4名保安,一共16人,每年到4月份清明来临之际,是大家没日没夜辛勤工作才换来今天的成绩。”

  2003年4月就到县民政局工作的副局长张大灵介绍道,近些年来,政府投入了3000多万元,分好几次建设陵园,“建设作战纪念馆投入了600多万元,960块墓碑,已经换了两次,现在还准备在纪念碑后栽两排树,还要种花。”

  这些投入,等于也极大地支持了张子培的工作。

  “至于我个人,无非是做了些该做的事。”张子培说。

  张子培所言不虚,每年清明节前后,扫墓的人骤然增多,又适值文山州建州州庆放假,但不仅陵园工作人员不能放假,而且县委、县政府部委办局基本都不能照例放假,工作反而比平常多而累,麻栗坡县民政局优抚股股长伙国春说,“烈士陵园祭扫工作忙的时候,我周一到周五在办公室上班,周末也得去陵园上班。”

  “每年4月,公安、医院、交通、民政、食药等10多个部门特别忙。”县民政局局长聂怀疆说:“既要确保安全不出问题,还要把来自全国各地的烈属、老兵服务好、接待好,任务很重。”

  “今年清明节,”伙国春说,“一下子来了很多祭奠者,县里住宿紧张,只好在县体育馆给他们打地铺。”

  据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主席李明宏介绍,“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其实有4个,张子培他们护理的这个是省级的,知名度很高,其他3个建在乡镇,埋葬的烈士多是解放初剿匪牺牲的。

  所以,他认为,“麻栗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十分丰富,这些先烈的精神激励并警醒我们,要把麻栗坡建设好,让贫困农民早日脱贫,才对得起先烈的在天之灵。”

  与李明宏说法相映成趣的是,麻栗坡县委书记刘扬谈及麻栗坡的脱贫攻坚以及县域经济社会建设进展时,多次以下面这句话提醒全县干部职工:

  “960位烈士在看着我们!”

  “我理解刘书记这句话的意思是,”李明宏说,“960双明亮的眼睛在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作为党员干部,不早日让贫困农户脱贫奔小康;作为领导干部。不时刻以先烈为学习的榜样,清廉自律,勤奋为党工作——我们就会愧对烈士。”

  (陈昌云 黄榆 文/图)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