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周兴志:他为逻辑教育鞠躬尽瘁
//www.workercn.cn2017-08-30来源: 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酝酿了一个更大的研究计划,用逻辑的视角研究一批汉语虚词。他是一个雷厉风行、精力充沛的四川汉子,很快就完成了好几篇虚词逻辑特征的论文。在他的鞭策下,我也不敢怠慢,于是我俩集成了一本专题论文集《虚词的逻辑特征》。这是一本小众的学术专著,要想出版非常困难。周老师凭着他的执着,终于让新疆人民出版社同意出版。十年之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语用学思想》(陈宗明主编)用相当篇幅把我们的“虚词的逻辑研究”列入了当代语用学史。

  周老师是个非常勤奋的知识分子,在他的影响与带动下,我们都进入了逻辑论文的高产期。我俩合作写出了《向〈普通逻辑〉编写组进四十言》,当时《普通逻辑》是全国最具权威的一本高校教材,还写了《形式逻辑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发表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上,获得了新疆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比二等奖。他的《应当确立逻辑知识在论证中的地位》发表在上海的《语文学习》头题。

  周老师在晚年还是念念不忘逻辑教学与研究,他说,我教了一辈子逻辑,想编一本《逻辑教学法》。因为我在师范教过几届《中学语文教学法》,熟悉教学法的基本框架,就拟了一个《逻辑教学法》的编写提纲。想不到周老师竟然很快就把整本书稿写出来了,速度之快,令我惊讶。当时我已经调回上海,工作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对《逻辑教学法》的编纂起不了什么作用。出书很困难,他就想在师大的《学报》上连载。可是,后来周老师作古了,这本《逻辑教学法》成了他此生的一个未竟之心愿。

  知识分子的职业尊严,在周老师心目中,一直是一件大事。他知道自己是自治区高校中一名资深的专职逻辑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与科研任务,还要担负起推动整个新疆的逻辑学发展的重任。在我和他交往的近30年中,我亲眼目睹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事无巨细,鞠躬尽瘁,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担当。

  我和他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广东江门召开的语言逻辑的年会上,他那时已73岁高龄。周老师说,我年纪大了,今后全国性会议大概不会参加了。我调到上海后已是全国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会上竟因为忙,没有抽时间和周老师好好聊聊,陪他在江门当地走一走,采购一些东西,想不到一别而成永诀,成了终身憾事。

  人生能有几个知己,不易而大幸也。周兴志老师,知我助我鞭策我,是我永远铭记的榜样。(本报记者 贝新祯)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