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周兴志:他为逻辑教育鞠躬尽瘁
//www.workercn.cn2017-08-30来源: 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周兴志老师原先在部队当教员,在“文革”中受到过不公正待遇,因而十分珍惜改革开放的大好岁月。尽管师大的教学任务相当繁重,马列部娴熟逻辑教学的,当时只有他一人;但他有念想有担当,主动思考着如何发展整个新疆的逻辑教育事业,把它推向较高的水平。

  他主动联系《新疆日报》理论部,在“理论”版上开设了《逻辑趣谈》专栏。周老师自己带头撰稿,并向全疆的逻辑研究会会员发信,要求大家给《逻辑趣谈》投稿。我于是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周老师为了提携后学,他自己不再写稿,而让我成了这个专栏的主要撰稿人。我和专栏的责编裴英明同志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前后发了40余篇趣谈,有的还获得了《新疆日报》好作品奖。

  在20世纪末的电大热、文凭热、科普热中,周兴志老师与《新疆日报》共同策划的《逻辑趣谈》,对于逻辑的普及与提高人们的思维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一个部队的文化教员,借助“趣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获得了嘉奖,特地写信向我报喜。我知道,这背后周老师的开创性设计功不可没。

  周兴志老师对逻辑充满感情,对新疆也是一往情深。有一年,我和他一起去参加一个全国性的逻辑论坛,规模空前,与会者上百。但遴选到大会发言的只有8人,我和周老师在不同的专题组,都被推举到大会发言,推介自己提交的学术论文。我对他说,我们要走红地毯了。他说,我们给新疆长脸了,让大家知道新疆逻辑水平不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983年,周老师在《江汉论坛》发表《“当然逻辑”初探》,这是一篇语用逻辑的创新作品,正因为新,自然毁誉皆有,甚至被有的专家讥为“想当然”。在一次全国逻辑学术讨论会上,我仗着自己年轻,血气方刚,为周老师辩护,对那位专家反唇相讥。事后,周老师对我说,学术争论一时半会分不出对错,你不用那么着急去贬人家。周老师的气量和厚道,让我对他更生敬意。

  在周老师的推荐下,我参加了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自然语言逻辑深深吸引了我。他说,你是物理系的高材生,运用数理逻辑是你的长处,用数理方法研究语言,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逻辑界的人大多是文科出身,你是学理科的,凤毛麟角。他的一番话让我在确定逻辑研究的方向时豁然开朗。1990年,我的《副词“幸亏”逻辑辨》获得了全国第一届金岳霖逻辑学术奖,这是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和中国社科院主办的评奖,是中国逻辑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学术评比活动。总共12个项目获奖,我是西北五省唯一的获奖者,也是语言逻辑唯一的获奖作品。

  对此,周老师比我还要高兴。我要到武汉去领奖了。路过乌鲁木齐,他请我住到他家里,我俩可以促膝谈心。他说,让你坚持搞逻辑没错吧,如果你搞文学写小说,能拿上全国性的大奖吗?周老师笑容可掬,这笑容里分明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