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四川渠县46名退伍军人“第一书记”风采录
//www.workercn.cn2017-03-1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走上脱贫新“战场”,依然特别能战斗

四川渠县46名退伍军人“第一书记”风采录

  新华社成都3月12日电(记者叶建平、吴文诩)

  在革命老区四川省渠县,有46名特殊的驻村“第一书记”,他们以勇于吃苦、敢打硬仗的精神带着群众脱贫致富,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退伍军人。

  开辟新“战场”,特别能战斗

  金土村是个贫困村,距离县城30多公里,建卡贫困户121户、449人。两年前,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36户危房需改造或搬迁。

  “多亏了黄小军,别看他只有30多岁,但有的是办法。”73岁的村民黄建英向记者介绍起黄小军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修了2座小型水库及灌溉水渠,解决了300多户田地灌溉难题,有的村民依靠小水库办起了农家乐;修了5公里的通村联户水泥路,大大便利了村民;引进了一家规模企业,打造了千亩蜂糖李现代农业果园……

  黄小军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曾是一名边防战士,退役后到渠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县里选派“第一书记”,他主动请缨:“我生在农村,退伍后又在农办,希望能在脱贫战场上好好干一场。”

  近年,在渠县13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中,退伍军人超过了三分之一,年纪最大的超过60岁,最小的是“85后”。他们以特别能战斗的军人气质赢得群众信任,因出色的脱贫战绩获得表彰。

  穿上解放鞋,攻坚不畏难

  大眼睛、板寸头、黑皮肤,一双解放牌胶鞋满是泥土……记者在宝成镇石桌村见到“第一书记”王磊时,他正在走访贫困户,了解对扶贫易地搬迁选址的想法。

  “今年,全村有23户贫困户要易地搬迁,其中15户已选择了联建,剩下的必须在这两天敲定。”王磊说。

  王磊的孩子才1岁多,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他笑着说:“当了12年兵,穿惯了解放鞋,在田里干活更舒服。”

  军营生涯,炼就了他们吃苦、乐观的精神。拱市乡高滩村“第一书记”刘锐刚驻村时住在农户家中,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生活很单调,他乐观地说:“这让我想起在新疆驻守边关的日子。”

  农村脱贫工作难做。村里部分群众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流转给业主,刘锐挨家挨户地走,反反复复地做工作。土地流转后,又说服大家进场务工。目前,村里已流转2000多亩土地,种植花椒1500亩,就这样一步步地推进着脱贫工作。

  万寿乡灵感村村民杨芝清因双侧股骨头坏死,长期瘫痪在床。“第一书记”廖阳上任后,立即带他到重庆新桥骨科医院就诊。“廖书记不仅帮我联系了一家医疗器材厂,还给我申请了医疗救助,是他让我重新站了起来。”杨芝清竖起了大拇指。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