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付玉杰:“拼命三郎”真女杰(图)
//www.workercn.cn2016-11-17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只做不想的,是操作工

  1999年,付玉杰已经成为哈药集团技术中心的工程师、课题负责人。在那个月薪普遍四五百元的年代,她已经是每月收入2000多元的高薪人士。

  生活越来越好,付玉杰的内心却越来越躁动,她开始经常问自己:每天只做公司交代下来的科研任务,没有办法做自己想做的研究,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明白了自己内心的追求,32岁的付玉杰毅然辞职,踏进东北林业大学开始攻读博士。当时国内对植物方面的研究,还仅局限于植物资源的分析、分类、培育,处于“摸家底”的状态。有效提高植物提取率,尚未引起科学界的普遍重视。很多人都认为植物资源那么多,就算浪费着用也没有问题。

  付玉杰敏锐地意识到,植物资源不会取之不竭,可持续发展才是未来植物资源研究的方向。她瞄准这一方向展开研究,后来形势的发展,也验证了付玉杰的前瞻性,这成为同事们后来屡屡提及的“神预测”。

  读博期间,付玉杰主攻甘草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也就是要把甘草中最有用的成分定向提取出来,获得高得率、高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传统的分离方法只能把药材中“游离态”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而对于它们与其他分子结合在一起的“结合态”成分提取率非常低,但恰恰是“结合态”成分,在植物中的含量很高。活性成分对于植物来说是生物防御素,只要受到外界蚊虫叮咬、微生物侵害等威胁,植物为了保护自己,就会释放防御素。这个过程在植物中如何实现的?能否模拟植物的这种能力,把人类需要的活性成分全部从“仓库”中游离出来?如能成功,这将对植物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产生巨大的影响。

  付玉杰敏感地意识到这将是植物提取行业中关键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科研创新的灵感就来自于实际工作中的思想碰撞。只做不想的,是操作工。边做边想,才有创造性。”她说。

  敢想、肯干的付玉杰换来了可喜的回报。她发明的酶催转化和多级诱导等系列绿色高效诱导和培育技术,使原本藏在“结合态”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游离出来,将植物资源的利用度倍数提高。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