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航天人践行雷锋精神“10年+”
//www.workercn.cn2016-03-09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八院149厂:10年守护,共育青苗

  据不完全统计,八院149厂的青年志愿者累计组织3000余人次慰问关爱脑瘫儿童活动,航天人与致康园“携手撑起一片蓝天”。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了两人多天的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人再次铸造了航天事业的新辉煌。

  任务结束后,返回上海的部分试验队员听说了吕舜玲老人为脑瘫儿童创办致康园的感人故事。他们很快联系上海市委徐汇区致康园,送去了神舟六号飞船模型和一批生活用品,与致康园签订结对帮扶协议。自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的年轻人,与一群特殊的孩子结下不解之缘。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志愿者无论如何也不忍心把这些孩子和脑瘫联系在一起。尽管脑瘫的发生概率为千分之一,但一旦发生在哪个家庭,对这个家来说几乎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这里,孩子们的座位都是特制的,中间有一根小柱子。他们的腿上都打着绷带,坐着的时候腿绑在凳子上,有的孩子甚至腰部也要绑,严重的就只能躺着。从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中,能看出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向往,然而现实又多么无奈。

  在致康园的客厅里,至今还保存着航天人赠送的一幅牌匾“携手撑起一片蓝天”。致康园的行政助理说,当初他们去裱框的时候,突遇大雨,这幅字被淋湿了,特别是左下角损坏比较严重。但是吕院长对此并不在意,还让他们把牌匾挂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院长说,一看到那幅字就有一种信心,继续把这个事业做下去的信心。

  10年来,149厂坚持对致康园进行资助,累计组织3000余人次赴致康园进行慰问关爱。

  与致康园结对帮扶的10年来,149厂还连续9年主办“情系澜沧江”活动,让云南边远地区的困难学生有机会到上海开阔眼界;多年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陪伴孤独老人,提供社区义务服务,共建“香樟家园”“东风15分钟服务圈”;向社区学校、中小学普及航天知识;积极筹划主题义卖、募捐活动等……学雷锋志愿服务在149厂中已经蔚然成风。

  四院:帮助脱贫致富,还要点亮未来

  从娃娃抓起,把“航天梦”种在大山里、生出枝芽来、开出花朵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青年志愿者有个信念——要通过打造“航天启蒙,智慧圆梦”的“智”愿行动,把“航天梦”种在大山里,让更多的孩子看到山那边的无限可能。

  这里的“大山里”指的是地处秦岭巴山的洋县,该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与其对口扶贫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坚持“拔穷根”“补短板”“造血液”的帮扶模式,通过10多年的努力,一改洋县贫困地区的“旧样貌”,近3.1万名群众脱贫致富。

  为拉近航天知识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四院青年志愿者独创了“1+1”航天微课堂,用一场互动讲解和一次亲身实践,对深奥难懂的航天知识进行重新包装。精选的讲解材料配合图文并茂的科普展板,让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现场互动热烈。

  对孩子们来说,这些青年志愿者已然如家人一般。哥哥姐姐所讲的每一个有关梦想的故事,所带来的每一本书籍,还有素未相识的人们通过捐赠衣物、文具用品等表达出的深深祝福,都让他们对山那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