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民间文化的拾荒者-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潘鲁生:民间文化的拾荒者

2020-09-04 10:18:50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几乎每个月,潘鲁生都深入乡村调研,实时纪录发展变化的乡村,观察和研究乡村的文化与生活。4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先后调研的传统村落有460多个,采访的民间艺人有3000余人,记录和研究整理的民间艺术项目达260项。他表示:“对于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国家来说,乡村里有我们文化的根。”

  潘鲁生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他关注民间文化,致力于通过文化振兴“筑魂”乡村振兴。时移世易,乡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潘鲁生寻访乡村文化的步伐也愈加紧迫。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调研出行受到影响。他抓紧时间,分别在5月和7月走访调研了甘肃的静宁、临夏,宁夏的银川、贺兰、吴忠、固原,广东的惠州和山东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持续调研,深入交流,深度观察,潘鲁生相信,在把握文化变迁规律和趋势的同时,就能做点实事,留住长在乡土民间的文化,续传文化的薪火。

  日前,“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1500余件套展品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和节日用品,再现了人民与土地、劳动和民间信仰之间具体而生动的联系,饱含生活记忆,唤起心底的乡愁。

  展览上的大多数藏品是潘鲁生教授近40年收集起来的,有家里老辈儿传下来的生活用品,也有乡村调研过程中“抢救”回来的物件。潘鲁生认为,这些乡土民间的生活之“物”是有生命的,它们就是生活的化身,里面是中国人精神的故乡。

  最是物件记乡愁

  中国素有“诗书继世、耕织传家”的传统,用劳动造就实用之物,是每个家庭的必备技能,也是祖辈流传的智慧结晶。

  展馆中,一个底色为红色、纹饰为黄色的土陶罐,是潘鲁生自己家里留存下来的。上世纪80年代,他还在济南读书,暑假回家,发现奶奶用来存放鸡蛋的罐子,正是民艺研究中提及的鲁西南典型的陶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常器物里包含生活的经验、智慧和对美的理解。

  除了居家用品,服饰衣料也来自手工织造。在展览的“衣裳锦绣”单元,一架木质纺织机后陈列着数种格纹织布,每一种格纹的图案精美又意蕴深远。

  比如“迷魂阵”图案,取材于《孙膑兵法》中的迷魂阵法,织花布花纹构思巧妙,布局严谨规整,配色讲究,颇有孙膑智斗庞涓而设下的迷魂阵之意味;而“开不败”,则运用了线的渐变,打破图案的工整,使图案产生变化,增加了线构成的丰富性。

  潘鲁生介绍,这些格子布最初叫“斗纹布”,纹饰的构思来源于我们的手指的指纹,在设计生产之间,斗纹转换成经纬线的交叉,就成了条格纹。手艺人们不甘于刻板的图案,赋予格子不同的故事,就成了各式的“花格子”纹饰。在山东菏泽地区,从植棉纺线到上机织布需要经过72道工序,而后,织女们再用22种色线变幻出1990多种图案。

  “这70道工序在哪儿呢?1990多种图案在哪呢?都在民间艺人的脑子里边装着。”潘鲁生说,民间文化是一种经验文化,相对于精英文化往往缺少文字记录,其演变发展,流传千年,是一种经验的传承。时至今日,如果再不记录,也可能就永远地被遗忘、遗失。

  收集物件的过程也是对民间文化心态的纪录过程,老百姓怎么看待深处其中的文化,其中的判断取舍饶有兴味。潘鲁生回忆,青年时期,他到大鱼岛写生,看到当地老乡家里陶瓷制作的大鱼盘上的画非常特别,当他想要收集一个时,老人家提出,为自己画个像做交换。那是在照相不普及的年代。后来,潘鲁生又到崂山去写生,当地的农民不要画像,而更愿意用他的国画牡丹来交换大鱼盘。那时候,农民们喜欢把牡丹这种寓意吉祥的花挂在中堂。

  这些朴素的“物物交换”是一种认同和共鸣。潘鲁生说,不论从事艺术创作还是研究,我们都离不开生活的滋养和启迪。经过了岁月打磨的物件,往往有家的历史、生活的气息,浸润着人生的悲欢,这些感性的存在将化身为艺术之美,对这种美的理解与体会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乡愁。

  2002年,潘鲁生接受央视《东方时空》之《东方之子》节目采访,谈到人生梦想时,潘鲁生说:“创办一个民艺博物馆是我的梦想。”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者,潘鲁生认为,民间手工艺品是乡村文化的载体,它们的实用功能也许在不同程度上被取代了,但作为传统文化鲜活的物证,需要被留存并不断被认识、理解和传承。

  在“记住乡愁”的展览上,展品就主要来自潘鲁生1998年创办的中国民艺博物馆,馆内藏品多为其民间采风一件一件收集所得,每件都有着感人的故事。

  如今,从山东把这些展品运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只需不到半天的车程,而把这些展品收集起来,潘鲁生用了40年。他希望将来把这座博物馆捐赠给国家,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看到这些来自生活历史中的物件,体会到朴实而又带着记忆的温度。

1 2 3 共3页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传承苗绣,让留守儿童妈妈回乡

    这几天,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石栏镇的苗族姑娘石佳很忙,忙着在抖音、淘宝、微博等平台上推销苗绣产品。

  • “的哥”马占云返乡创业记

    身穿夹克衫、条绒裤,脚穿红褐色皮鞋,返乡“的哥”马占云开始了一天的喂牛工作。都市气息的穿搭和土味十足的农用拖拉机,碰撞出“城乡结合”新时尚。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