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民间文化的拾荒者-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潘鲁生:民间文化的拾荒者

2020-09-04 10:18:50 来源:央视网

  穿越时光的力量

  对于收集承载民间文化历史的物件,潘鲁生总是乐此不疲,民艺藏品已达数万件。但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田野调研者,当变迁的步伐加快甚至日新月异时,自己就是一个执着的“拾荒者”,“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当垃圾丢出去的,我就像个捡破烂的,把它捡回来”,与其说是珍藏手工艺,不如说是珍视这些手工艺见证过的时光。

  在他看来,物质在生命中不占多少分量,从人呱呱坠地到了然离开,感情和精神的富足更重要。“讲礼仪,有规矩,会生活,只有如此,生活才能热热闹闹、充满人情味。”

  成长于物资匮乏的年代,潘鲁生对感情和精神富足的感受是具体的。在回忆母亲的一篇文章中,他写道:至今记得儿时母亲教我的童谣,她手纳鞋底的松紧口布鞋,还有春节时自己制作的灯笼,印在我心灵的深处,随时可被唤起,让人觉得充实。

  “母亲是我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和观众。”他怀念儿时尚未离开过山东曹县未曾目睹过山的样子,而凭着想象画出大山时,受到母亲的指导和鼓励的日子。伴随着母亲的期望,潘鲁生把画画从爱好发展成了专业,学习了中国画。

  上世纪80年代初,一大波西方现代美术思潮涌入中国,形成了“现代美术热”,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主持编撰《中国美术史》《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项目。当时,朝闻先生已年过八旬,20出头的潘鲁生从山东到北京,作为项目的资料员成了其身边最基层的工作人员。

  “他常教导年轻人要有理想信念,有民族自信,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潘鲁生说,王朝闻先生的教诲让其受益终生。

  在先生的指导下,潘鲁生初涉文艺领域,1988年便创作了宣传画《延安——新文艺的摇篮》。每忆此作,潘鲁生感怀,没有先生提供大量的延安时期的木刻作品,是不可能完成的。

  1993年,潘鲁生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艺术学”学科奠基人张道一先生。在当时,民艺学尚属空白学科,张道一先生主张年轻一代从基础学科开始学习,填补这项学科空白。

  热爱民间艺术的青年潘鲁生便由此开始系统性地研究民间文艺,在导师的指导下构建中国的民艺学。“如果是没有导师,他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学术支撑,这是不可能进行得下去的研究,并成为一生的事业。”

  比起日本的民艺学、英国工业化背景下的手工艺学,作为有着5000年历史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民艺研究起步晚些,但系统庞大。遇上民艺学科的起步期,潘鲁生把学科建设看作使命,他称自己专业是画画,职业是教书,但是事业是从事民间文艺研究,是一辈子的事业。

  寻找文艺的源头

  民间文艺的研究离不开一线的田野调研。潘鲁生认为,乡村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母体,而民间文艺是多种文艺样式发展的源泉。

  潘鲁生研究乡村文艺,也一直致力于乡村文艺保护。这些年,行走乡村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乡村的变化”,他说,乡村每天都在改变,民艺资料的遗存在逐日减少,收集的难度也在增加。“假如有一天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真的消亡了,我们会不会像忍受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一样忍受文化的枯竭,忍受文化生态的失衡呢?”

  在他看来,文化也是一个生态系统。1997年,潘鲁生在国内首次提出“传统手工文化生态保护计划”,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1999年,教育部人文科学项目对此计划正式立项。在此基础上,他还将关注的视点从民间艺术延伸到乡村重建等学术命题。

  另一方面,他认为乡村文化具有独特优势:乡村文艺创作不只是反映乡村生活的文艺创作,因为乡村文化本身就是火热的生活,乡村是一个文化整体,有着独特的生活美学,是活着的文化。保护乡村文化,应该尊重其发展规律和老百姓的选择,它与城市文化应该是互补的。

  2005年,潘鲁生提出“农村文化产业”的概念,旨在重新发现农村手艺的文化价值,实现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协调发展。

  潘鲁生谈到,“我们研究民间文艺,走进田野,不只是实现个人的学术志趣,还要服务于创造民间文艺的老百姓和乡村社会”。

  去年,潘鲁生把近40年来行走乡村、探访民艺、观察民生的思考与调研集结成书作,出版了《美在乡村》,书中写到,乡村之美不仅在于具象的乡村风貌、风土人情,还在于乡村中个体与文化的存在,乡村生命的价值,乡村本身不可替代的意义和生命力。

  潘鲁生担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4年多时间里,一直在推进两大工程,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正在稳步推进,与此同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学术立会的传统在延续发展,奔走在一线的文艺家们正在通过整合老一辈留下的文化资源,结合新时代的需求,服务乡村,服务人民。

1 2 3 共3页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传承苗绣,让留守儿童妈妈回乡

    这几天,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石栏镇的苗族姑娘石佳很忙,忙着在抖音、淘宝、微博等平台上推销苗绣产品。

  • “的哥”马占云返乡创业记

    身穿夹克衫、条绒裤,脚穿红褐色皮鞋,返乡“的哥”马占云开始了一天的喂牛工作。都市气息的穿搭和土味十足的农用拖拉机,碰撞出“城乡结合”新时尚。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