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张岂之:乐此春草 不知疲
//www.workercn.cn2016-09-23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从青春到白头,他把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与探索;从书桌到讲台,他将最多的心力都用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他是张岂之,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著名教育家。

  见到张岂之先生,是在他西北大学的住所。客厅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字,上面是“道法自然”的篆书,笔法遒劲古朴。老先生与我们谈中国古代的思想,谈中国的人文精神,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谈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和价值。

  人文,是他矢志不渝追寻的道路。教育,是他孜孜不倦书写的舞台。

  1952年底,他来到古城西安。在此以前,他从未想到自己会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结下如此深厚的情缘,乃至于尽自己毕生的努力,来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和普及工作。

  1985年,主编《中国思想史》,结合中国历史演进的线索,介绍中国思想史从古至今的基本内容。1993年,主编《中国传统文化》,力求简要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1997年,撰写《中华人文精神》。1999年,主编6卷9册《中国思想学说史》……

  每一部张岂之先生主编或撰写的著作,都基于一个目的:将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相结合,为读者们学习阅读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思想提供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读本。

  沧桑易使乾坤老,风月难消今古愁。

  唯有多情是春草,年年新绿满芳洲。

  这是他喜欢的一首诗。他自称“人文学人”,既出于对人文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基于内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将人文学术研究称之为“绿色的春草”,虽非参天大树,但人间却不可缺少这充满生机的春草。他期望人文春草满芳洲,也乐在播种这多情春草。

  谈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将其概括出12个核心理念。每一个理念,都浓缩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智慧源流。

  谈起中华人文精神,他将其归纳为6个精髓。每一个精髓,都充斥着从古至今不曾磨灭的光辉。

  中国的文化复兴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不能离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宏大而深厚的基础。他深以为然。通过历史看文明的价值,通过文明看历史的演进。他坚信历史上流传至今的优秀思想文化都具有现代价值,而继承以往的文化遗产,目的正是为了今天和未来的发展。

  “我从事史学研究,就像石匠和拓荒人的乐此不疲。”这是张岂之先生引用侯外庐先生的话,他总是借此表达自己学术生涯的感受。古今多少事,卷易在床头。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一直传承并发展中国古代学术史研究的优良传统,一直坚守自己的学术理念,谦和、守正、日新。

  窗外又是一年春草过,而人文的春草,在一代一代的播种推广之下,也会年年新绿满芳洲吧。(施希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