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月夜头狼”王鹏:用镜头追踪雪豹
//www.workercn.cn2016-03-31来源: 兰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有时我会觉得,我探索的不仅是雪豹的足迹,而是寻找那个失去的自己,那个最原始的,纯粹的,有生命力的自己。雪豹失去原本的家园跟我们人类失去心的家园是一回事,找到它要通过某种神圣的方式,日夜蹲守仿佛是一种仪式,表达着我们的虔诚。

  ——王鹏

  3月29日晚7时,CC讲坛第12期在北大百年讲堂正式登场。在以往的讲坛中,来自甘肃的嘉宾并不多见,而这次登台的嘉宾中,有一位显得非常与众不同,他皮肤黝黑、穿着休闲,虽然努力地在说普通话,但是仍然带着浓浓的家乡口音,在所有嘉宾中,他看起来似乎是最不起眼的,但是,他的演讲却让观众们惊艳,他就是中国雪豹纪录片第一人——王鹏。

  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雪豹,不再是传说》,这个题目正好和他这些年拍摄的纪录片《雪豹传说》相呼应,几分钟的纪录短片,让平时从来没有机会见到雪豹的观众们惊叹不已,而他沉着朴实、机智幽默的演讲更让观众们唏嘘,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地回荡在百年讲堂。

  王鹏是我省会宁人,他曾在《南方都市报》担任生态和野生动物的调查记者,先后在央视和《时代周刊》等媒体任职,是《生态中国行》、《中国无人区纪行》的专栏作者,其执导的纪录片《行走的骆驼》于2013年12月26日登录央视纪录片频道《活力中国》栏目,这也是兰州本土民间纪录片第一次在全国最大的电视纪录片播出平台展示自己。他从2008年开始深入无人区探索野生动物和自然的奥秘。他曾先后组织了库木塔格沙漠的人类首次单车穿越,深度探访过阿里地区、珠峰地区、大羌塘地区、甘南黄河首曲、三江源民勤绿洲、腾格里沙漠等无人或者几近无人的区域,他还是作为人类由北向南首穿巴丹吉林沙漠的领队,更是在罗布泊从事了长达3年的野骆驼保护工作。由于对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和对野生动物的热爱与专注,他的朋友们都戏称他为“月夜头狼”。

  惊鸿一瞥让他爱上雪豹

  王鹏对雪豹的关注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带着团队去攀登位于祁连山延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著名冰川——透明梦珂冰川。在这个遍布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里,他有幸看到了工作人员用红外线拍到的雪豹,就是这一眼,他对这个显示器下的生灵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对普通人来说,雪豹就像传说一样,美丽而遥远,生活中不可企及。现实的确如此,就像王鹏说的:“它离天堂和神灵最近,它离尘嚣与人类最远”。雪豹是世界上最神秘而美丽的濒危物种之一,它主要生活在中亚和南亚2500至5000米的高原地区,那里大多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所以很少有人见到它们的踪迹,但因其活动路线较为固定、易捕获,加之豹骨与豹皮价格昂贵,故遭到人类不断地捕杀,使雪豹的数量急剧下降。目前,没有人确切知道野外现存多少只雪豹,估计种群数量仅有几千只。

  王鹏介绍道:“因为雪豹的稀有,现存的关于野生雪豹的影像资料极少。我国是雪豹最主要的栖息地,据粗略统计全世界大概有2/3的雪豹在我国,但由于我国纪录片发展的滞后,只在2005年和2012年两次拍摄到野生雪豹的影像。前不久,央视热播的关于西藏的纪录片《第三极》就有雪豹的身影,遗憾的是,片中拍摄雪豹的部分是采用BBC的素材。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雪豹,也为了给后人留下珍贵的影视资料。王鹏毅然辞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野生雪豹的纪录片拍摄。他说:“与其说是转行,不如说我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只不过我的采访对象变成了更为单纯的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但是拍摄野生雪豹的生活谈何容易,为此他还请教过北京林业大学雪豹研究所的教授,他给的答案是“看运气。”后来王鹏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才把拍摄方案确定下来,拍摄方式也是“碰运气”,那就是长期的蹲守和等待。

  2012年,王鹏以及他的团队开始在海拔4200至5200米之间,方圆100公里内没有人类生存痕迹的无人区开始拍摄,他选择了两个在雪豹活动的地点来长期蹲守,在茫茫旷野中寻找捉摸不定的雪豹魅影。“跟我一起拍摄雪豹的有胡彦雄、王凯,以及20多个辅助拍摄的兄弟姐妹。我们的目标是不仅仅要拍到野生雪豹,我们想通过拍到的影像讲述野生雪豹的故事,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雪豹。这不仅仅是国内首部野生雪豹纪录片,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野生雪豹生态纪录片。”王鹏说。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